為提高小麥育種工作水平,近日,原種場派人專程到云南省農科院糧作所就小麥雙單倍體輔助育種技術進行考察學習。
小麥×玉米遠緣雜交誘導小麥雙單倍體技術是云南省農科院糧作所麥類雜種優勢利用課題組科研人員經過17年不懈努力工作,逐步完善建立起的一套快速高效的輔助育種新技術,可實現工廠化大批量生產麥類雙單倍體苗,科研水平及試驗規模在全國領先。該項技術可誘導所有基因型小麥,可以與所有的育種方法相結合,使任意雜交后代一年純合穩定,兩年成穩定小區,三年成穩定品系參加區域試驗,極大地縮短育種時間,且操作相對簡便,成本相對較低。利用該技術已經成功選育出雜交小麥恢復系14Y2-871和云雜9號、云雜12號等眾多小麥新品種。目前,中科院、中國農大、南京農大等科研院所、高校和部分種業企業與云南省農科院糧作所開展了密切合作,有力的促進了小麥育種和遺傳研究工作。
考察組實地參觀了小麥×玉米遠緣雜交誘導小麥雙單倍體技術實驗室及田間試驗,并詳細了解了該技術的原理、操作流程、應用效果和市場前景,隨后雙方進行了座談。云南省農科院糧作所劉琨副所長、楊木軍研究員出席會議。會上,糧作所的領導專家對考察組的到來表示歡迎,并向考察組介紹了云南農業基本概況和糧作所及麥類雜種優勢利用課題組的工作開展情況。考察組介紹了寧夏農業基本概況和原種場工作的基本情況,重點對寧夏小麥育種工作進展和小麥育種工作情況做了匯報,并說明此行的目的。通過實地考察和會議座談,考察組對小麥雙單倍體輔助育種技術表示非常認可,引進該技術應用于原種場小麥育種,將大大提高原種場小麥育種效率,能夠早出、快出、出好品種,從而全面提升原種場小麥育種工作水平,同時對我區小麥育種工作都將有很大地推動作用。(寧夏原種場 曹彥龍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