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煌
據多家媒體報道,近日,中糧集團與荷蘭Nidera集團正式簽署協議,中糧收購Nidera51%的股權,雙方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這對中國種業帶來的影響將是長遠的。
Nidera雖然屬于荷蘭公司,但主要業務在南美洲,重點在阿根廷和巴西。Nidera在阿根廷種業市場僅次于孟山都居第二位,據我觀察,它的品種相當先進,適宜大規模機械化作業,一般種植密度每畝5800至6880株,產量水平很高。2013年3月9日,我在當地農田實測玉米種植密度“平均6350株/畝”。
多數人沒有到現場去考察,不會相信這些,更不會相信世界上還有許多發展中國家的玉米生產種植密度也相當高,使得那些國家的玉米產量增速超過我們。但過去幾年已經討論過密度問題。現在只討論中糧收購Nidera對中國種業的影響。
中糧收購Nidera將對中國種業市場競爭方式和管理體制產生積極影響,將促進種業的改革與創新和技術進步。如果Nidera的種子業務進入中國市場,無疑將會以中糧主導合資企業的面貌逐步轉變中國企業的落后理念,并有利于以中糧的方式從高層次以更大的力度促進種業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創新。未來的改革措施與創新力度將是傳統農業圈內做不到的。
現在,中國企業缺乏的主要不是資金,也不是種質資源,甚至人才也不是絕對限制因素,而是缺少先進的產業管理理念和機制。這既包括行政管理,也包括企業管理兩個層面。中糧介入中國種業,有可能打破計劃經濟管理體制,促進種業改革,更多地融入市場經濟,從而較大幅度地推動種業科技進步。
在過去幾十年,阿根廷的玉米生產水平與中國相當,有些年份甚至不如中國,但最近25年,年均增長幅度達到每年每公頃244公斤,不但遠遠超過中國(每年48公斤/公頃),也超過美國(每年145公斤/公頃)。今年,阿根廷的玉米產量達到7.27噸/公頃,超出中國20%(1.26噸)。這與阿根廷的市場經濟和全面采用現代農業生產技術密不可分,也與先進的種業技術有直接關系。
中糧集團收購Nidera以后,將以中糧主導的方式促進種業的體制改革與創新,這將是任何勢力也阻擋不了的。
(作者系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