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日報一篇報道稱,由于受到進口轉基因大豆沖擊,國內非轉基因大豆產量急劇下滑。山東省的轉基因食品是什么現狀?本報記者走入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為您揭開轉基因的神秘面紗。
山東種植哪些轉基因作物?
“我省90%以上的棉花都是轉基因的。”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路興波介紹,農民即使想要種植非轉基因棉花,恐怕連種子都找不到。
路興波解釋,目前,山東只種植轉基因棉花,其它轉基因作物尚未種植。
國家農業部網站信息顯示,我國已進行商業化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番木瓜,批準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有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甜菜。
“超級雜草”會出現嗎?
截至目前,我國批準了轉基因生產應用安全證書的作物除了棉花外,還有水稻、玉米和番木瓜。隨著轉基因作物引進數目增多,人們更加關注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性。比如基因漂移,人們擔心當轉基因植物發生基因漂移時,會產生一些難以預料的嚴重后果,如產生超級雜草、超級害蟲、危害生物多樣性、誘發新病毒等,即所謂的基因污染問題。
對此,路興波解釋說,山東轉基因棉花種植以后,根據多年來采集的樣本和數據分析,沒有發現基因漂移現象。
“比如轉基因玉米,目前國內沒有發現任何和玉米雜交的雜草,只有物種之間雜交才可能產生基因漂移現象。”路興波說。
轉基因作物 從實驗室到上市起碼10年
“國內,從科研到上市,轉基因作物起碼也要十年的時間,中間還要經過層層檢驗。”路興波坦言。根據農業部的要求,首先要收集轉基因作物幾代的遺傳穩定性數據才能進行到下一步的田間實驗。“打個比方,玉米一年最多生長兩代,一種玉米轉基因作物先要在實驗室進行功能基因定位,這需要幾代時間,起碼三到五年,然后將數據報到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安委會)審批,再經過1到2次中間實驗,數據如果沒問題再提交。安委會沒有異議再進行田間釋放試驗,一兩年后沒問題,再進行一兩年生產性實驗,最終沒問題的時候,安委會會對這種轉基因作物的數據進行驗證試驗,又需要一年多,這時候才有可能拿到安全證書,這樣算下來差不多十來年了。”路興波解釋。
拿到安全證書并不意味著轉基因作物就可以上市了,這時候培育出來的種子才有資格參加種子區試,種子經過所在的省級種子站和國家種子局的區試,其特定的性征和產量達到一定的標準才能規模生產進入市場。
“能不能過區試這一關,還不一定。”路興波說,“我們有一種轉基因作物,2009年拿到證書,結果到現在還沒有區試,因為沒有培育出產量達到區試標準的種子,這樣的種子即便是去參加區試也會被淘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