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業發展規劃、生物產業發展規劃解讀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我國是農業生產大國和用種大國,農作物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是促進農業長期穩定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國發〔2011〕8號)要求,結合實施《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和《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2012年12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全國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國辦發〔2012〕59號)。[詳細]
●建立新型農作物種業科技創新體系
促進種子企業(ye)逐步成為(wei)商(shang)業(ye)化(hua)育(yu)種(zhong)的主體。支(zhi)持種(zhong)子(zi)企業(ye)與(yu)科研(yan)院(yuan)所、高等(deng)院(yuan)校聯合(he)組建技(ji)術研(yan)發(fa)平臺(tai)和產業(ye)技(ji)術創(chuang)新戰略聯盟(meng)。
●加強(qiang)種業基礎性(xing)公益性(xing)研究
開展(zhan)農作(zuo)物種(zhong)質資(zi)源(yuan)普(pu)查、搜集(ji)、保護、鑒定、深度評價和重(zhong)要功能(neng)基因發掘,實現種(zhong)質資(zi)源(yuan)依法向(xiang)社會開放。
●構建(jian)以企業為(wei)主(zhu)體的(de)商(shang)業化育種體系
支持有實力的種子企業建立科研機構和隊伍,支持“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整合育種力量和資源,加快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詳細]
發(fa)掘種質資源選育新品種
■組織科研機構和企業,協作共建雜交玉米、雜交水稻分子育種平臺。
■啟動3萬份核(he)心種質資源精(jing)準鑒定和綜合評價。
■總結完善(shan)8+1等(deng)科(ke)企合作機制。
■建立品種權轉讓和(he)技術專利交易平(ping)臺。
做好新(xin)品種展示(shi)(shi)示(shi)(shi)范
■依托糧棉油生產大縣,建設一批新品種引進示范場,推進種子管理部門看禾推介品種、農民看禾選用品種、種子企業看禾營銷品種。
■先期啟動100個糧食大縣;繼續組織“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建立展示示范方,加快主要農作物新品種推廣。[詳細]
明確了(le)未來(lai)企(qi)(qi)(qi)業(ye)(ye)(ye)在“商(shang)業(ye)(ye)(ye)化(hua)(hua)育種(zhong)(zhong)”中的(de)主題地(di)位。目前高校和科(ke)研院所在我國種(zhong)(zhong)業(ye)(ye)(ye)研究(jiu)中占(zhan)主體(ti)(ti)地(di)位,由于(yu)相(xiang)關單(dan)位商(shang)業(ye)(ye)(ye)化(hua)(hua)操(cao)(cao)作(zuo)(zuo)能力(li)較(jiao)弱(ruo),在育種(zhong)(zhong)和推廣過程中存在一定的(de)弊端:首(shou)先,科(ke)研成(cheng)果與市(shi)場(chang)(chang)需求對接(jie)效果差,其次,產(chan)品市(shi)場(chang)(chang)推廣力(li)度不足,另外,對知識產(chan)權的(de)保(bao)護力(li)度難以保(bao)證。新《規劃》將(jiang)堅持企(qi)(qi)(qi)業(ye)(ye)(ye)主體(ti)(ti),充分發揮(hui)種(zhong)(zhong)子企(qi)(qi)(qi)業(ye)(ye)(ye)在商(shang)業(ye)(ye)(ye)化(hua)(hua)育種(zhong)(zhong)、成(cheng)果轉(zhuan)化(hua)(hua)與應用(yong)等方面的(de)主導(dao)作(zuo)(zuo)用(yong);鼓勵“育繁推一體(ti)(ti)化(hua)(hua)”種(zhong)(zhong)子企(qi)(qi)(qi)業(ye)(ye)(ye)整合農作(zuo)(zuo)物種(zhong)(zhong)業(ye)(ye)(ye)資源,通過政策(ce)引導(dao)帶動企(qi)(qi)(qi)業(ye)(ye)(ye)和社(she)會資金(jin)投(tou)入,推進(jin)“育繁推一體(ti)(ti)化(hua)(hua)”種(zhong)(zhong)子企(qi)(qi)(qi)業(ye)(ye)(ye)做(zuo)大(da)做(zuo)強。由于(yu)企(qi)(qi)(qi)業(ye)(ye)(ye)的(de)商(shang)業(ye)(ye)(ye)化(hua)(hua)操(cao)(cao)作(zuo)(zuo)能力(li)較(jiao)強,將(jiang)能有效避免目前機制的(de)不足。
民族種業龍頭將成最大受益者。改革開放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種子企業實力明顯增強,“育繁推一體化”水平不斷提高,農作物種業前50強企業的市場占有率提高到30%以上;但是新的《規劃》預計通過對龍頭企業的不斷扶持,到2015年前50強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達到40%以上。即用三年時間將前50強企業市場占有率提高10%左右;體現了政府對龍頭種業公司扶持的決心,我們也可以預期未來將有一個較強的扶持力度。[詳細]
2012年12月(yue)31日,中(zhong)國政(zheng)府網發(fa)布(bu)了《國務院辦公(gong)廳(ting)關于印發(fa)〈全(quan)國現代農作物種業發(fa)展規劃(hua)(2012-2020年)〉的通(tong)知》。此前,該規劃(hua)受行業內人士及(ji)投資者高度關注;元旦節前發(fa)布(bu),姍姍來遲。規劃(hua)屬行政(zheng)意(yi)愿(yuan),能否在未來十年引發(fa)行業變革,尚需(xu)實(shi)踐檢驗。
第一創業證券認為,關于種業,投資者思維已由政策敏感轉為業績敏感,種企的品種推廣及種質資源儲備是第一評判標準。所以,雖然高度關注,但規劃推出難以受市場熱捧。[詳細]
《全國現(xian)(xian)代(dai)農作物種(zhong)業(ye)(ye)(ye)發展規劃(2012-2020年)》鼓(gu)勵種(zhong)子(zi)企業(ye)(ye)(ye)間兼并重組,實現(xian)(xian)優勢(shi)互補;現(xian)(xian)代(dai)種(zhong)業(ye)(ye)(ye)發展基金正(zheng)在(zai)加快籌建(jian),支持龍頭(tou)企業(ye)(ye)(ye)發展資金已(yi)達15億元;面(mian)向(xiang)種(zhong)子(zi)企業(ye)(ye)(ye)的(de)生物育(yu)種(zhong)能力及產業(ye)(ye)(ye)化專項正(zheng)在(zai)實施,今年國家投入(ru)3.4億元重點支持41家企業(ye)(ye)(ye)育(yu)種(zhong)能力建(jian)設(she);與此同時(shi),政策(ce)效應帶來(lai)的(de)金融市(shi)場(chang)效應也在(zai)持續發酵,以隆(long)平高科、登(deng)海種(zhong)業(ye)(ye)(ye)為代(dai)表的(de)種(zhong)業(ye)(ye)(ye)上市(shi)公司被證券分析人士(shi)定(ding)性為業(ye)(ye)(ye)績增長(chang)確定(ding)個(ge)股而持續看好……
種種跡象表明,種業已經進入了一個發展的黃金期。然而這只是硬幣的一面。硬幣的另一面卻是越來越多的世界種業巨頭不斷進入中國這個未來商品種子潛在市值達900億元的世界第二大種業市場,并積極謀篇布局。從這個意義上講,種業八年規劃更像是一把“沖鋒號”,增強著民族種業做大做強的信心和決心。政策條件好、資金扶持大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讓更多的民族種企盡快走出一條育繁推一體化新路,而扶持的核心所在,就是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體系。[詳細]
投資:關注龍頭企業投資機會
方正證券指出,發展規劃的出臺將加速行業并購整合進程,而個股業績分化亦為整合提供了必要條件。此次規劃是之前政策的延續,但是更加具體細致,為行業整合提供明確方向和意見,是行業整合的實質性起點。種業是農業的芯片,關系國家糧食安全,而我國種業發展過程中受經營體制限制并沒有形成強有力的經營模式,仍然以分散零亂為主,育繁推一體化模式的企業寥寥無幾,為行業整合提供客觀條件。[詳細]
生物產業是國家確定的一項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推進我國生物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2012年12月29日國務院印發《生物產業發展規劃》(國發〔2012〕65號)。《生物產業發展規劃》分析了國內和國際生物產業現狀和形勢,明確了我國生物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提出了生物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和主要任務,同時指出了我國生物產業發展保障措施。[詳細]
為有效推進我國生物(wu)(wu)農業科學(xue)快速發(fa)展,《規劃》對加快推動我國生物(wu)(wu)農業作出具體部署:
一是要提升生物育種核心競爭力。大力開發主要農林動植物的高產、優質、多抗、高效新品種,重點推動水稻、玉米、小麥、大豆、棉花、油菜、馬鈴薯和豬、禽、牛、羊、水產等動植物重大新品種的培育、擴繁與產業化。加快推進分子育種、細胞育種、航天生物工程、胚胎移植等現代生物技術與常規育種技術的集成應用,加快培育推廣超高產、多抗、優質專用、易儲耐藏、營養強化等新品種。大力發展果蔬、花草和林木等生物育種高端產業群。發展良種繁育、加工與檢測等先進規模化生產裝備與技術。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的國家生物種業品種研發、繁育與示范,規范種子生產、加工、銷售與服務平臺,建設市場主導的品種權轉讓交易公共平臺,完善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生物種業技術體系。[詳細]
生物產業發展規劃:提升生物育種核心競爭力
規劃提出,到2015年,生物農業年工業產值達到3000億元,推廣一批新技術與重大新產品,培育一批年產值超百億元的生物農業企業。規劃強調,要提升生物育種核心競爭力,大力開發主要農林動植物的高產、優質、多抗、高效新品種。規劃文件首先明確提及:生物產業是國家確定的一項戰略性新興產業。[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