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網訊(記者李霞報道)春耕在即,種子的質量好壞是關鍵。最近,奎屯市工商部門公布了一起倒賣假種子的案件。
去年年底,奎屯市工商局經偵大隊執法人員在對奎屯農資市場打假檢查中發現,種子經營戶王某銷售的25公斤包裝的棉花“原種”疑點重重,奎屯市工商局經偵大隊隊長張杰:“它的外標簽和實際外包裝帶上的純度和種子標簽上的純度不一致,種子沒有進貨發票,當事人也不能說明合法的來源。”
經調查,這些種子是王某以8千元的價格從一個山東籍的種子批發商那里購進的。進了假種子,王某受了騙,可那個山東客商卻找不到了。為了減少損失,王某去年開春的時候又將其中的0.4噸假種子賣給了奎屯農民老張。
棉農老張雖然精心管理,但是地里的棉苗稀稀拉拉,棉花坐蕾晚,棉蕾少,吐絮也晚。秋收結束后一算賬,不但不掙錢,還賠了十幾萬。直到工商執法人員找到他,張某才如夢方醒。一紙訴狀要求王某賠償因假種子給他造成的巨額損失20萬元。經過調解,雙方最終達成了15萬元的賠償協議。
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工商執法人員不僅沒收了王某還沒有售出的1.2噸假種子和違法所得,還對他進行了2.2萬元的行政處罰。
眼下又是春耕時節,張杰提醒廣大農戶:“在購買種子的時候你必須要看種子的生產許可證、銷售許可證和檢疫證,索證索票之后還要看種子的標簽,一一印證,種子留樣備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