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產量占世界總產七成的中國,已在香菇育種新技術及新品種選育上取得突破。上海市農業科學院9日發布消息說,以其為第一完成單位的《香菇育種新技術的建立與新品種的選育》項目整合了國內香菇遺傳育種研究的技術優勢,針對中國栽培香菇區域性廣和菌種需求多樣化的特點,選育出10個適合不同栽培模式和不同環境條件的香菇菌種,并已輻射到全國香菇的主產區。這一項目獲得了200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據介紹,香菇是中國農業結構中一個具有很強競爭力的重要產業,香菇生產已從以往的少數山區擴展至國內大多數的地域。中國已迅速成為世界香菇生產大國,產量占世界總產的70%。在這種轉型中,優質、高產、適應性廣的新菌種選育是香菇產業發展的迫切需要。與此同時,中國是世界香菇遺傳多樣性中心,但長期以來對香菇種質資源缺少系統深入的研究與評價。
上海市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等國內6個主要香菇育種研究單位在上述項目中,聯合開展全國性跨地域的香菇資源評價利用和育種技術協作,創建了新的香菇育種技術,并結合傳統的育種技術共培育出10個適合不同栽培模式和環境條件的優質系列香菇新品種。
據介紹,由于這些菌種具有高產、優質和適應性廣的特點,已成為中國的香菇主栽品種,覆蓋率達70%以上,累積推廣了130多億袋,產值達到280多億元,其中近3年產值為110多億元,利潤超50億元。與此同時,項目組在香菇野生種質資源評價、香菇遺傳規律研究、香菇菌種特異性分子標記的研發等方面也進行了較為系統深入的研究,其成果全面提升了中國的香菇育種技術水平,確立了中國在這一領域中的國際領先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