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興新聞網
近日,記者在浙江省長興縣泗安鎮的浙江大學農業科技園看到,基地道路、科研大樓等基礎設施都已建設完成,目前正在進行最后的水渠鋪設。預計整個一期工程可在明年年初全部完工。
浙江大學農業科技園是今年1月簽約我縣的,一期工程從7月開始破土動工,占地800畝,總投入4000余萬元。據科技園建設規劃部負責人馬帆介紹,一期工程主要用于良種培育,在培育成功后,將向附近農民推廣使用,屆時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目前基地正在培育的“浙油18號”油菜便是其中的重頭戲。“這種油菜具有產油率高,抗性強等特點,是今年10月份種植的。”馬帆告訴記者,“浙油18號”可以提高產油率20%-40%,按今年的收購價計算,農民每畝的收益能從500元提高到700元。“現在‘浙油18號’的培育面積已經達到了120畝,預計每畝油菜籽的產出量在400斤左右,這些數量使得我們明年就可以向附近的農戶進行大規模推廣。”
同時,投入1個億,占地300畝的轉基因水稻實驗也已取得了初步成效。這種轉基因水稻是由浙江大學獨立研制,經過實驗對比后得出的具有極強的抗蟲性。“因為在水稻種植時經常會出現蟲多、病多等癥狀,所以農戶要經常噴灑農藥。但種轉基因水稻就完全不需要噴灑農藥,能真正成為一種無公害產品,讓大家吃得放心。”據了解,只要通過國家有關部門的進一步鑒定,這種轉基因食品就能出現在百姓的餐桌上了。
針對當地大棚蔬菜種植迅猛發展的勢頭,浙江大學農業科技園也適時進行了二氧化碳增效大棚實驗。目前科技園已搭建了8米×30米的15個標準大棚,通過使用該校研發的二氧化碳發生器,使蔬菜的產量得到提升。馬帆同記者談道:“我們主要實驗的品種也是以附近種植較多的黃瓜、番茄、茄子為主。以茄子為例,一般畝產在3000斤左右,使用發生器后,畝產可以達到原來的4倍。”
這些良種培育,使我縣農業迎來了發展的新契機。廣大農戶可以方便、及時享受到浙大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術支持,在效益農業之路上先行一步。同時,以產量、質量為優勢,進一步擴大農產品市場占有額,做大做強長興農業的品牌。
在整個一期工程全部完工后,浙江大學農業科技園的二期工程也即將上馬。該工程將以農業產業化建設為主要目標,實現農產品的產銷一條龍。“很多農戶不怕種,就怕賣。我們也希望通過浙大這個平臺,發揮我們的技術力量優勢,加快長興農產品整體建設步伐,取得現代農業的全面豐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