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山東、安徽、廣西、云南,幾千平的大賣場此起彼伏,這不僅預示著農資大零售依然火熱,更說明行業反內卷繼續升級。
農資大零售加劇行業反內卷
我們說了好多年,農資難干,賒賬,價格戰,惡性競爭,其實是我們總是不樂意改變,你看電商來了,我們先是看不起,排擠他慢慢接受了;土地集約大戶的出現,我們也認為沒什么大不了的,現在也接受了;那現在大零售來了,我們同樣埋怨它,阻擊它,說他們是攪局者,不應該來打破行業的現狀,應該群起而攻之,想盡一切辦法包括舉報,更甚者租用大貨車堵別人的賣場門口。我們想問你們這樣做能抵擋的了趨勢嗎?
就像滴滴出現的時候,所有的出租車罷工,政府門前請愿,飛防來了都認為不可能,但依然擋不住飛防成為趨勢。
作為農資人,我們更應該改變自己,不要把自己變成被時代拋棄的人。農資大零售的出現意味著我們現在進入了新時代。
我們整天說生意很難做,沒有用,我們要變革,要反內卷,立即行動。
農資大零售的低價邏輯
農資大零售以“打破農資暴利”為噱頭橫空出世,總是讓人質疑,是不是以犧牲質量換來低價?
我們在山東的門金農資、豐喆農資走訪也發現,他們銷售的產品,確實便宜三分之一,甚至一半,那憑什么農資大零售就能低價?它能保證效果嗎?
實際上,農資大零售的低價,從來不是賠本賺吆喝,而是效率革命的必然結果。
它之所以敢低價,是因為它把成本真正重構起來,大大提高了供應鏈的效率。比如說縮短渠道環節,從廠家到大賣場再到種植戶,渠道扁平化,提高運營效率;明碼標價與現金交易的商超模式,解決了賒銷討價還價和資金周轉效率;借助新媒體、短視頻、直播等互聯網平臺提高了獲客效率;沒有零售商,也不需要廠家派業務員推廣,提高了推廣效率。
正是在這多方協同下,農資大零售整體上實現了降本,完全可以低價銷售。
其實,作為風口浪尖上的農資大零售,低價并不等于沒有質量,更不是掀起價格戰,而是渠道經營的升級戰,是讓農戶獲得更大的實惠和價值。
農資大零售有未來
農資大零售最大的爭議在于,它到底有沒有未來?
很多人說,農資銷售需要有硬功夫,需要宣傳、推廣、效果回訪。
大賣場很難實現。
實際上,對于種地多年的種植戶來講,很清楚買什么,怎么用,那只要有效果,肯定是誰的便宜買誰的,這也是農資大零售又火有爭議的地方。
近期,根據我們實地走訪,發現一些農資大賣場里都清楚標明了價格、用法用量、注意事項等,把技術服務方案化、標準化、可視化,老百姓用著很方便。
現在各行各業都在提反內卷,那農資大零售的出現就是我們農資行業反內卷情況下,倒逼出來的一種新業態,它不是傳統渠道的對立面,也不存在誰要取代誰。未來,它必將和傳統的農資渠道商、農資電商、批零一體化、大農戶崛起等形式并存,成為農資銷售大家庭中的一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