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農資大零售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在農資行業激起千層浪。
“門金農資”“豐喆農資”“富美農資”等企業率先布局,新加入的“眉山滿禾農資(8000平方)”“金鄉沃帝農資(1萬平方即將開業)”等,以倉儲式大賣場、線上線下融合以及一站式直供模式,迅速吸引了全國農資渠道商的目光,也引發了行業內外對于農資未來走向的熱烈討論。
這一模式的爆火,絕非偶然,它深刻反映了農資行業當前面臨的困境與變革需求,為整個行業帶來了諸多值得深入探討的啟示。
理性看待農資大零售
行業焦慮催生變革需求,面對農資大零售模式的興起,從業者需要保持理性的認知。既不要神化,也不要妖魔化。
起初,許多人認為大零售僅僅是場地大、價格便宜就能吸引客戶,但實際并非如此簡單。
真正的大零售,涵蓋了貨物豐富、經營面積合理利用、價差控制得當、人員配置高效以及具備強大發展動力等多個方面。
更為關鍵的是,它需要長期沉淀口碑、塑造品牌,形成穩定的客戶群體和私域流量。
就像豐喆農資在發展過程中,起初單純追求場地和價格優勢,雖然短期內吸引了一定流量,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逐漸暴露出諸多問題。
后來,他們意識到大零售的本質,開始注重產品質量、服務提升以及客戶口碑的積累,才逐漸走上正軌。
這表明,農資大零售不是簡單的規模擴張,而是一種全面的經營理念和模式的轉變。
農資大零售經營策略的全面革新
在互聯網時代,農資大零售必須具備互聯網思維。這不僅體現在利用互聯網工具進行宣傳推廣,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產品曝光度,更在于運用互聯網思維來改變傳統的經營方式。
例如,打破傳統的營銷惡習,摒棄獎品、吃喝、賒欠、抹零等不良手段,堅持明碼標價,以真誠的態度對待客戶。
同時,不斷精選產品,根據市場需求和農戶反饋,優化產品結構,為農戶提供更優質、更適合的農資產品。
1.成本重構的關鍵作用
成本重構是農資大零售模式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通過渠道扁平化,直接與源頭廠家對接,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渠道流通成本。
在選擇肥料企業合作時,優先考慮距離較近的企業,這樣既能降低物流成本,又能讓農戶更加直觀地了解產品生產過程,增強對產品質量的信任。
此外,提高資金周轉率,采用少量拿貨、快速出貨的策略,避免大量囤貨帶來的庫存風險和資金積壓。
2.效率提升的多元途徑
提升效率是農資大零售成功的重要保障。
利用互聯網工具提升推廣效率,能夠突破傳統宣傳方式的局限,吸引更多潛在客戶。
技術標準化則是解決技術服務問題的有效手段,通過制定詳細的產品使用說明、針對不同作物痛點提供標準化解決方案,以及將客戶管理轉向微信群,實現病情情報發布、田間問題診斷等功能,大大提高了技術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在銷售環節,采用流水線銷售模式,對賣場進行分區管理,讓銷售人員各司其職,為客戶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務,大幅提升營業效率。
同時,加強供應鏈管理,通過系統記錄產品生產日期,對庫存進行預警,根據銷售數據和市場需求進行產品配備和備貨預測,提高貨物周轉效率。
3.經營定位的根本轉變
傳統農資經營主要是為廠家傳播賣點,讓農戶被動接受產品。而農資大零售模式則強調主動為農戶優選高性價比的產品。
根據農戶的實際需求和種植情況,運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和經驗,為農戶挑選合適的農資產品,然后再向廠家爭取資源和合理價格。
這種經營定位的轉變,體現了以農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真正解決了農戶在購買農資過程中的痛點。
縣級經銷商轉型大零售的挑戰與機遇
對于縣級農資經銷商而言,開展農資大零售既面臨著巨大挑戰,也蘊含著新的機遇。
轉型過程中,對原有渠道的影響不可忽視,許多零售商客戶可能會誤解為經銷商直接下場競爭,從而引發抵觸情緒。但如果能夠明確態度,積極引導核心零售店共同踐行大零售模式,為他們提供新的發展思路和方向,反而能夠實現共同發展。
比如豐喆農資在轉型過程中,通過公開聲明自己踐行農資大零售的決心,并向核心零售店展示新模式帶來的流量增長和發展希望,成功吸引了部分核心零售店跟隨轉型。他們對核心零售店的現有店面進行改造,讓其逐步適應大零售模式的要求,共同提升市場競爭力。
農資大零售應對問題的積極舉措
第一,防止惡性競爭
農資大零售模式的發展過程中,可能會引發一些惡性競爭現象,如部分小零售店或批發商為了生存,盲目降低價格,甚至銷售質量不合格的產品。為了應對這一問題,農資從業者有責任采取措施保障產品質量。
像豐喆農資,利用自身的檢測能力,對肥料進行檢測,并向農戶承諾免費檢測購買的肥料質量問題。同時,通過普及產品識別知識,提高農戶辨別正規產品的能力,從源頭上防止惡性競爭損害農戶利益。
第二,與廠家合作共贏
從廠家的角度來看,在當前市場嚴重過剩的情況下,他們更愿意與能夠現金拿貨、快速周轉且不需要過多服務的經銷商或零售商合作,這為農資大零售模式下的從業者提供了與廠家合作的良好契機。
通過與廠家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不僅能夠獲得穩定的產品供應,還能在價格、產品定制等方面爭取更多優勢,實現雙方的共贏發展。
傳統農資商的未來出路
盡管農資大零售模式發展迅猛,但傳統農資經營并非沒有立足之地。傳統農資商只要能夠找準定位,依然可以在市場中發揮重要作用。
例如,在提供田間農事服務方面,大零售目前存在一定局限性,而傳統農資商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農戶提供諸如飛機打藥、播種、撒肥等服務,甚至將肥料送到田間地頭并提供貼心的后續服務。
此外,專注于特定作物,深入研究并解決該作物種植過程中的疑難雜癥,也是傳統農資商的獨特價值所在。
借力數字化也是關鍵。利用社交媒體和電商平臺,拍攝種植技術短視頻,建立農戶微信群,提供技術指導和農事提醒,增強與農戶的互動和粘性,擴大業務范圍。
與上游渠道商或合作廠家建立深度合作關系同樣重要,形成利益共同體,共享資源,共同應對市場變化。通過整合各方優勢,提升自身在產品供應、技術服務等方面的能力。
未來的農資行業,將呈現多元化的發展格局。既有農資電商模式,還有像農資大零售這樣的大型綜合服務模式,也會有專注于細分領域的農資經營模式,它們相互補充,共同滿足不同農戶群體的多樣化需求。
農資大零售模式的爆火,為農資行業帶來了全方位的啟示。
它促使從業者重新審視行業現狀,轉變經營理念,積極進行模式創新和策略調整。
在這個充滿變革的時代,無論是選擇投身農資大零售的浪潮,還是堅守傳統農資并尋求創新發展,都需要農資人腳踏實地,不斷探索和實踐,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共同推動農資行業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農資大零售及農資行業信息交流可掃碼添加作者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