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交接班”
聯想:“家長領導制”向“集體領導制”轉型
柳傳志將聯想控股的權力交接分為三步走——引進戰略投資、組建新的管理團隊以及他并沒有指出的聯想控股整體上市。作為聯想控股新任接班人的朱立南,對于其肩負的責任,表示:“聯想控股是我一生的事業,我將為此不懈努力。”
2011年11月,聯想集團宣布其創始人柳傳志卸任董事長一職,將擔任聯想集團名譽董事長。未來,柳傳志的主要精力將專注于聯想集團的母公司聯想控股的業務,通過購建新的核心運營資產,推動聯想控股在2014年至2016年成功上市,并實現其更大的跨越式發展
當輿論界還停留在“楊柳配”成功交棒的話題之中的時候,聯想控股又再次對外界發表聲明,柳傳志辭去總裁的職務,原常務副總裁、執行委員會成員朱立南出任總裁。至此,柳傳志的退休計劃更近一步,聯想控股的接班人也塵埃落定。
基因的培養
目前,聯想集團已經躋身全球第二大個人電腦廠商,無論是聯想集團還是聯想控股的經營情況均相當不錯。柳傳志之所以選擇這樣的時機,更多的考慮是交接班能夠實現平穩過渡,畢竟在中國企業發展史上,企業領導人的更迭造成影響企業發展的案例不在少數。柳傳志更加希望看到的場景是,聯想控股的交接班任務能夠及早完成,而他本人則退居幕后,真正頤養天年。
因此,交接班任務對于聯想創始人柳傳志而言,是一項任重而道遠,需要謹慎為之的“大事情”,其嚴峻程度不亞于聯想遭遇的任何一場市場爭奪戰役。
聯想控股權力交接,早在柳傳志的籌謀之中。就朱立南而言,他的身份對于聯想和柳傳志而言,意義不同尋常。無論是聯想的發展歷史上,還是柳傳志的個人生命里,朱立南都是扮演了相當特殊的角色。以私論,柳傳志個人稱其為忘年交;以公論,負責了聯想分拆,籌謀柳傳志第一次交接班,在柳傳志創業第二程中,聯想投資一炮走紅,奠定了柳傳志第二程,即由創業家向投資家轉變的基礎。
而柳傳志習慣性的“過渡性安排”,在經歷了聯想史上的楊柳配、郭李配之后,柳傳志在聯想控股的接班人遴選上,再次啟用這樣的模式。根據柳傳志在聯想控股發布的新聞稿,柳傳志這樣評價朱立南:朱立南在聯想的發展過程中“屢立戰功”,“是一位出色的帥才”。
有資深人士認為,朱立南任總裁,標志聯想新的權力架構組建完成。而外界紛紛預測,接下來,柳傳志會貫徹“扶上馬,送一程”。送一程的這一階段,聯想控股的權力結構將以“朱柳配”為軸心,很好的完成交接班。憑借聯想目前的經營情況,同時仰仗柳帥的扶持,朱立南可以保證順風順水掌舵。
回首過去20多年,由于聯想控股只有中科院一個大股東,處理股東與公司間的關系,很多都是靠柳傳志的中科院關系,靠他與中科院系統多年來建立起來的了解和信任來代替機制方面的不足。同樣出身中科院的楊元慶應該對此頗為“上道”。而現在,柳傳志希望自己欽點的接班人更多靠機制,而非依靠關系,朱立南有責任完成這個足以讓聯想經營管理更進一步的使命。
根據聯想控股2010年制定的企業中期發展戰略,其希望通過購、建核心資產,實現跨越性增長,于2014〜2016年成為上市的控股公司。這也是今年68歲柳傳志接下來的主攻方向。未來幾年,聯想控股會是柳朱搭檔,重大決策仍由柳傳志做主,日常運營則交給朱立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