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績效管理是20世紀至今,最偉大的管理難題之一,在當前的中國企業中很少有績效管理模式應用得很成功的。員工績效到底需不需要考評?如何考評?由誰來考評?考評出來的結果如何應用?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認為績效是需要考評的,無論是組織績效、流程績效還是崗位績效都需要評價,但如果考評不得法,考評流于形式,則績效考核便成為阻礙企業發展的絆腳石,對管理者毫無作用與樂趣。很多企業在績效考評時,存在以下11種錯誤的行為和做法,造成績效流于形式,效果差,公司上下怨聲載道。
第1種錯誤做法:只考核公司中層和基層,高層領導不需要考核。
這樣做其實有損中、基層管理者和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同時組織績效目標不能做到上下一致,也使高層領導的工作績效處于失控狀態,助長官僚主義。
第2種錯誤做法:重績效考核,輕績效過程管理。
許多企業把績效考核作為重點,關注結果。卻忽略績效實現的過程,忽略績效溝通、績效輔導、績效過程監控,殊不知績效的實現是通過有效的過程來保障的,績效考核只是績效管理中的一個環節,有效的績效計劃、績效溝通、績效輔導、績效監督才是推動績效成功的法寶。
第3種錯誤做法:考核面面俱到,抓不住重點,流于形式。
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其考核的重點和KPI權重是不一樣的。同時,企業經營策略、經營環境、競爭對手策略調整等因素都導致考核的重點是不一樣的。考核不僅僅是衡量,更是找問題,解決問題,還有預防的功效。為了考核而考核,不如不考。
第4種錯誤做法:目標設置過高或過低。
對目標設定和達成沒有清晰的認識和有效分析,目標設定太高,最后員工都沒有信心去完成了,管你如何考?無所謂。還有一種情形是目標設定過低,象征性地進行考核,同不考是一個模樣,這樣勞營民傷財,浪費精力。
第5種錯誤做法:考核指標一成不變,不同部門千篇一律。
有一些企業在進行考核時,不同季度、不同月份、不同部門的考核指標應該是不一樣的。因為企業的經營戰略目標和重要工作計劃不一樣,可發現在設定考核目標時,都一樣,年年如此,月月如此,這樣的考核有效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