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定編號:甘認麥2010007
品種名稱:定莜7號
選育單位:定西市旱作農業科研推廣中央
品種來源:以高8-21作母本、4442-1作父本雜交選育而成,原代號8652-3。
特征特性:春性,幼苗綠色,呈豎立狀,出苗率高,分蘗力中等。穗型周散,圓錐花序,內外穎黃色,輪層數5-6層,株高73-140厘米。穗長18.7-25.1厘米,主穗小穗數15.6-25.5個,單株粒數33.8-73.9粒,單株粒重0.74-1.77克,千粒重20.2-24.4克,容重601-643.5克/升。籽粒呈淡黃色,長筒型。籽粒含粗蛋白19.05%,粗脂肪7.32%,賴氨酸0.956%,亞油酸39.02%(占不飽和脂肪酸),灰分2.06%。田間調查莜麥黃矮病病情指數為10.7%,其對照品種定莜4號病情指數為15.2%,優于對照4.5個百分點。
產量表現:2004-2006年多點試驗,三年共18點次,畝產56.15-208.5公斤,均勻畝產93.46公斤,較對照定莜1號增產17.26%。
栽培要點:選擇小麥或洋芋茬,每畝施有機肥1000-2500公斤。播種時畝施10-25公斤尿素,過磷酸鈣30-67公斤(P2O5含量12%),硫酸鉀6-13公斤(K2O含量50%)作種肥。氮、磷、鉀有效成分施肥比例為1:0.7:0.6。最佳播期為清明前后,搶墑播種。播深5-7厘米,畝播種量一般7-8公斤,旱坡地畝播有效粒25萬粒;梯田、川地畝播有效粒30萬粒,基本苗20-27萬株。藥劑拌種防治堅黑穗病,5月下旬-6月上中旬及時防蚜,預防紅葉病發生。
相宜范圍:相宜在甘肅年降雨量340-500毫米,海拔1400-2600米的干旱、半干旱及二陰區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