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麥68(HS0168)
品種(生態)類型:半冬性
審定編號:皖麥2010001
育種人:安徽農業大學
宿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皖麥19(來源于宿州市農科所)×鄭79201(來源于河南省農科院)
主要特征特性:半冬性,中熟。幼苗半匍匐,旗葉挺舉。長方型穗,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卵形,半角質,腹溝淺。
2006-2007、2007-2008兩年區域試驗表明,全生育期224天左右,較對照品種(皖麥19)早熟1-2天;株高84厘米左右,比對照品種矮10厘米左右;畝穗數為42萬左右,穗粒數37粒左右,千粒重43克左右。
抗性表現:經中國農業科學院植保所抗性鑒定,2007年中抗紋枯病(病指和抗級20.19MR),中感白粉病(病級和侵染型5MS)、葉銹病(病指和侵染型80MRS)和稈銹病(病指和侵染型40M),高感條銹病(病指和侵染型100MS)和赤霉病(反應級和抗級3.71S);2008年高抗白粉病(病級和抗級2HR),中抗赤霉病(反應級和抗級2.35MR),中感紋枯病(病指和抗級29.55MS),高感條銹病(病指和侵染型80HS)和葉銹病(病指和侵染型80HS)。
品質表現: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驗,2009年品質分析結果,容重790克/升,粗蛋白(干基)13.75%,濕面筋30.9%,面團形成時間2.3分鐘,穩定時間2.1分鐘,硬度指數44.5。
產量表現:在一般栽培條件下,2006-2007年度區試畝產573公斤,較對照品種增產11.4%(極顯著);2007-2008年度區試畝產617公斤,較對照品種增產6.6%(極顯著)。
2008-2009年度生產試驗畝產501公斤,較對照品種增產2.9%。
適宜推廣區域:淮北區。
注意事項:在不同栽培條件下,皖麥68抗性、品質、產量和生育期等表現都可能有所不同。建議推廣者進一步做好皖麥68在推廣地區的示范和技術指導工作,向使用者說明皖麥68在推廣地區使用存在的抗寒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遺傳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適宜的栽培技術和正確防治有關病蟲草害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