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生態)類型:半冬性
審定編號:皖麥2016004
申請人:宿州市種子公司
安徽省皖農種業有限公司
育種人:宿州市種子公司
安徽省皖農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豐華8829(公司自育品種)/T59((淮麥18/皖麥46)F3)
主要特征特性:幼苗半匍匐,苗期葉片寬、蔥綠色、挺直,越冬期抗寒性好,拔節前生長發育緩慢,拔節后生長發育快,分蘗力中等,成穗率較高。株型半緊湊,旗葉斜挺,略有干尖,莖干彈性好,較抗倒伏。穗紡錘型,上部虛尖,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到角質,籽粒飽滿,商品性好。2012-2013、2013-2014兩年度區域試驗結果:平均株高79厘米左右,比對照品種低8厘米。畝穗數為40萬、穗粒數30粒、千粒重48克。全生育期226天左右,與對照品種(皖麥52)相當。
抗性表現:經安徽農業大學接種抗性鑒定,2013年中抗白粉病(4級)、中抗赤霉病(嚴重度2.8)、感紋枯病(病指45);2014年中抗白粉病(3級),中抗赤霉病(嚴重度3.0),感紋枯病(病指50)。
品質表現: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驗,2013年品質分析結果,容重800克/升,粗蛋白(干基)15.29%,濕面筋33.5%,面團穩定時間5.3分鐘,吸水率61.4%,硬度指數68.8;2014年品質分析結果,容重798克/升,粗蛋白(干基)15.24%,濕面筋35.6%,面團穩定時間3.0分鐘,吸水率64.6%,硬度指數65.4。
產量表現:在一般栽培條件下,2012-2013年度區域試驗畝產482.9公斤,較對照品種增產5.1%(不顯著);2013-2014年度區域試驗畝產605.2公斤,較對照品種增產6.70%(顯著)。
2014-2015年度生產試驗畝產506.8公斤,較對照品種增產3.49%。
栽培技術要點:1.施足基肥。在施農家肥的基礎上,畝施純氮11-13公斤,其中70%底肥,30%拔節期追肥,五氧化二磷8公斤,氯化鉀或硫酸鉀10公斤,作底肥一次施入。2.播期播量。淮北地區適宜播期為10月8日至11月20日,每畝基本苗12-18萬,實行機播,行距20-25厘米,播深3-5厘米。3.灌足越冬水。12月20日到翌年2月底前灌足越冬水,即可保障安全越冬又可預防春霜凍害和中后期干旱。中后期注意防治病蟲害。主要是在孕穗至抽穗期間用粉銹寧和多菌靈合劑防治葉銹和赤霉病。
適宜推廣區域:沿淮、淮北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