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興芋2號
審定編號:黔審芋2009002號
品種來源:黔西南州農業科學研究所從芭蕉芋地方品種“紫葉紅花”中發現的綠葉紅花突變株,經系統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218天左右。株型緊湊,平均株高215.5 厘米。每穴芽蘗數6.8,葉片較小,葉片長49厘米,寬24厘米。葉及葉鞘均為綠色,芽淺紫色,花紅色。經貴州大學農學院品質分析測定:淀粉平均含量53.483%(干重)。較耐瘠,對寄生植物野菰有較強抗性。
產量表現:2007~2008年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2904.8公斤,比原品種增產8.0%,增產點達100%。2009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180.9公斤,比原品種增產9.1%,增產點達100%。
栽培技術要點:1、選地:應選擇海拔在900~1600米之間,陽光充足,晝夜溫差大,排灌方便的緩坡地、山間的斜坡地、谷地為宜。要求土層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機質和腐植質的中性偏酸的沙壤土。整地時應做到深耕細耙,有利于播種和出苗。2、選種和種子處理:芭蕉芋常用塊莖芽繁殖,應選擇無病菌、無破爛適當大小的種子。如果種子較大,可以把它分割成片段,各帶芽2~3個,傷口處最好抹草木灰消毒,然后用75%的多菌靈藥液噴灑于種子上,稍為晾曬后即可播種。3、播種:在2~3月份即可播種。用種量每畝200~300公斤;芭蕉芋分蘗能力非常強,播種時行株距宜80~100×60~70厘米為宜,即每畝種植1300株左右,播種深度8~10厘米,播種時讓種子的幼芽一律朝上,并用手輕按入細土中。每畝施農家肥1300公斤。當土溫達16℃以上開始萌芽,一般在播種后20~30天即可出苗。4、田間管理:出苗后,要及時中耕除草。為促進生長和防止倒伏,生長期需培土1~2次。培土、除草和施肥可根據具體情況結合操作。前期根據苗情可追施提苗肥,每畝用15~20尿素作追肥,開花前增施1~2次磷鉀肥,以促進莖根生長。開花后將花及時抽去,以免消耗養分,并可以促進新芽抽出,增加產量。莖根怕積水,地上莖高1~2米,怕強風。5、病蟲害防治:主要有芽腐病、莖腐病、野菰寄生危害,可用克菌星或腐爛靈來防治。因此,要注意輪作,減少野菰寄生。 6、采收與貯藏:地上部枯萎后,即可進行采收。若要留種,抖去泥土后,需晾曬3~5天,可蓋草簾或舊薄膜過夜,曬至微焉時,即可貯藏。晾曬過程中要注意剔除破損嚴重的和衰老的莖塊。在莖根表面噴灑一次75%多菌靈500倍液防治霉爛,可在窯里或冷涼的室內用濕沙埋好貯藏。
適宜種植區域:黔西南州芭蕉芋主產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