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綿紫豆1號
申請者: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育種者: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以天津‘英良U2架豆’單株優選株系(10211-3)為母本、四川‘泰紫王’優選單株系(65277)為父本,雜交后系統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春季播種至嫩莢始收63天左右,到采收末期94天左右;植株蔓生,生長勢強,分枝中等,主蔓側蔓均可結莢;葉片綠色、中等大小,小葉葉形近圓形;莖、葉柄均為紫色;始花節位4~5節,花冠紫紅色,每花序成莢數3~4對;商品莢紫色,油亮光滑,長圓棍形,莢長24~30厘米,莢寬1.1~1.3厘米,莢厚1.1~1.4厘米,單莢重20克左右,肉厚無筋,種子腎形,淺褐色。
品質:粗纖維含量0.9%,蛋白質1.73克/100克,抗壞血酸5.87毫克/100克,花青素含量110毫克/千克。
抗性:接種鑒定,中抗根腐病。
產量表現:2020~2021年兩年多點試驗平均前期產量680.3公斤/畝,比對照紫艷無筋架豆增產52.7%;平均總產量2095公斤/畝,比對照紅花白莢增產6.4%,比對照紫艷無筋架豆增產13.8%。
栽培技術要點:①地塊選擇:選擇土層深厚、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和壤土種植,忌與豆科作物連作。②播種時期:四川平壩地區3~7月播種,設施栽培可提早至2月下旬,秋延后栽培可至8月上旬,直播或育苗移栽。③種植密度:高畦栽培,畦寬1.3~1.5米,每畦2行,穴距40~45厘米,每穴1~2株。④肥水管理:播種前或定植前畝施腐熟有機肥2000~2500公斤、硫酸鉀型復合肥40~50公斤作基肥。根據“花前少施,花后多施,結莢期重施”的原則進行追肥,開花前控制水肥,開花結莢后對水肥需求增大,需防積水,結莢期結合澆水畝追施氮磷鉀復合肥10公斤和硫酸鉀10公斤2~3次,結莢盛期可噴施2%的磷酸二氫鉀葉面肥。⑤搭架引蔓:抽蔓后及時搭“人”字架引蔓,增強通風透氣。⑥病蟲害防治:采取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苗期主要防治蚜蟲、紅蜘蛛,結莢期重點防治豆莢螟、疫病、銹病。⑦適期采收:當嫩莢已飽滿,根據消費習慣適時采收。
適宜種植區域及季節:適宜在四川川西北、川南及川東菜豆產區春秋季種植。
注意事項(品種缺陷、風險及防范措施):結莢期對高溫的耐受性一般,溫度超過35度不易結莢。建議適期播種,開花結莢期溫度不超過35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