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淮雜油7號
一、審定編號 蘇審油200901
二、來源與類型 原名“HZ03”,由江蘇省淮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以淮16A為不育系,R26為恢復系,于2004年育成,屬半冬性甘藍型三系雜交油菜品種。
三、適應范圍 適宜江蘇省油菜區種植。
四、產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6-2008年度參加江蘇省雜交油菜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221.2公斤,較對照秦優7號增產5.2%。2008-2009年度參加省雜交油菜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78.7公斤,較對照秦優7號增產8.5%。
苗期葉色綠,葉柄短,葉面平整、光滑,葉緣波浪狀,裂葉2-3對;越冬半直立。省區試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44天,與對照秦優7號相當;株高179厘米,分枝點高51厘米,主軸長度63厘米,一次分枝8.5個,二次分枝7.8個,單株有效角果445個,每角22.4粒,千粒重3.8克。經江蘇省農科院經作所品質測定,兩年平均結果:芥酸含量0.39%,硫苷含量24.5μmol/g餅粉,含油率42.1%。兩年區試田間抗性調查平均:菌核病發病率10.2%、病指4.5,凍害率37.8%、凍指12.8,抗倒性中等。恢復度99.0%,品種一致性好。
五、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播種。育苗移栽播種期,蘇北9月中旬、淮河以南地區9月25日左右。直播適宜播種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2、適期移栽。蘇北10月中旬,淮河以南地區10月下旬。移栽密度每畝0.7-1萬株。
3、肥水管理。采用重施基肥、增施磷鉀肥、必施硼肥的原則,氮肥每畝純氮18公斤左右,基肥、臘肥、薹肥用氮比例按4:4:2運籌,磷鉀硼肥一次底施。田內開好三溝(廂溝、圍溝、腰溝)。
4、病蟲草害防治。移栽前在苗床上徹底防治蚜蟲、菜青蟲一次。冬前和開春注意防治好蚜蟲等害蟲,及時除草。初花期防治菌核病,雨水多的年份盛花期再防治一次。
2、鹽油2號
一、審定編號 蘇審油200902
二、來源與類型 原名“鹽6055”,由江蘇沿海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以(93-1105/鎮油2號)F1母本為,以華雜4號為父本通過雜交選育,于2005年育成,屬半冬性甘藍型常規油菜品種。
三、適應范圍 適宜江蘇省淮南油菜區種植。
四、產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6-2008年度參加江蘇省常規油菜區域試驗,2006-2007年度平均畝產191.3公斤,較對照史力佳增產14.1%,達極顯著;2007-2008年度平均畝產211.7公斤,較對照紅油3號增產7.8%,達顯著。2008-2009年度參加省常規油菜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63.4公斤,較對照紅油3號增產7.3%。
苗期葉色深蔥綠,裂葉片數較多,葉緣劇齒,花期無柄葉葉耳較大,幼苗期生長勢強,越冬半直立,花瓣著生形態復瓦。省區試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46天,較對照紅油3號遲1天;株高161厘米,分枝點高38厘米,主軸長度63厘米,一次分枝9.1個,二次分枝7.0個,單株有效角果425個,每角21.5粒,千粒重3.9克。經江蘇省農科院經作所品質測定,兩年平均結果:芥酸含量0.6%,硫甙含量22.6μmol/g餅粉,含油率42.2%。兩年區試田間抗性調查平均:菌核病發病率8.8%、病指4.4,凍害率41.4%、凍指19.3,抗倒性中等。
五、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播種。育苗移栽播種期,蘇中地區9月20日左右,蘇南地區9月25日為宜。
2、適期移栽。蘇中地區10月20日左右,蘇南地區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移栽密度每畝0.8-1萬株。
3、肥水管理。采用重施基肥、增施磷鉀肥、必施硼肥的原則,每畝純氮15-20公斤,基肥、苗肥、薹肥用氮比例按5:3:2,磷鉀硼肥一次底施。田內開好三溝(廂溝、圍溝、腰溝)。
4、病蟲草害防治。移栽前在苗床上徹底防治蚜蟲、菜青蟲一次。冬前和開春注意防治好蚜蟲等害蟲,及時除草;初花期防治菌核病,雨水多年份盛花期再防治一次。
3、南農油1號
一、審定編號 蘇審油200903
二、來源與類型 原名“N6013”,由南京農業大學以(84004/N227)F1為母本,以蘇油1號為父本,通過雜交選育,于 2005年育成,屬半冬性甘藍型常規油菜品種。
三、適應范圍 適宜江蘇省油菜區種植。
四、產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6-2008年度參加江蘇省常規油菜區域試驗,2006-2007年度平均畝產182.3公斤,較對照史力佳增產8.7%,達極顯著;2007-2008年度平均畝產215.5公斤,較對照紅油3號增產9.8%,達顯著。2008-2009年度參加省常規油菜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73.7公斤,較對照紅油3號增產14.0%。
苗期葉色深蔥綠,葉片裂片缺刻,裂葉數目中等,葉緣劇齒,葉柄長度中等,幼苗生長勢強,越冬半直立,花瓣著生形態復瓦,花辯較長,無炳葉葉耳較大。省區試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45天,與對照紅油3號相當;株高154厘米,分枝點高32厘米,主軸長度61厘米,一次分枝8.9個,二次分枝7.4個,單株有效角果433個,每角21.2粒,千粒重4.3克。經江蘇省農科院經作所品質測定,兩年平均結果:芥酸含量0.3%,硫甙含量27.8μmol/g餅粉,含油率41.0%。兩年區試田間抗性調查平均:菌核病發病率8.7%、病指5.1,凍害率39.1%、凍指19.9,抗倒性中等。
五、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播種。育苗移栽播種期,蘇北地區9月15日左右,蘇中地區9月20日左右,蘇南地區9月25日為宜。
2、適期移栽。蘇北地區10月20日左右,蘇中地區10月25日左右,蘇南地區10月下旬至11月5日。移栽密度每畝0.7-1萬株。
3、肥水管理。采用重施基肥、增施磷鉀肥、必施硼肥的原則,每畝純氮15-20公斤,基肥、苗肥、薹肥用氮比例按5:3:2,磷鉀硼肥一次底施。田內開好三溝(廂溝、圍溝、腰溝)。
4、病蟲草害防治。移栽前在苗床上徹底防治蚜蟲、菜青蟲一次。冬前和開春注意防治好蚜蟲等害蟲,及時除草。初花期防治菌核病,雨水多的年份盛花期再防治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