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50
品種名稱:津原85
選育單位:天津市原種場
品種來源:中作321/遼鹽2號
以往審定情況:2005年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粳型常規旱稻。在黃淮海地區作麥茬旱稻種植全生育期118天,比對照旱稻277晚熟6天。株高80.1厘米,穗長18.8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9.8萬,每穗粒數84.7粒,結實率86.6%,千粒重25.2克。抗性:中抗葉瘟和穗頸瘟,抗旱性5級。主要品質指標:整精米率66.1%,堊白米率10.5%,堊白度1.0%,直鏈淀粉含量14.4%,膠稠度84毫米。
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黃淮海麥茬稻區中晚熟組旱稻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為312.5千克,比對照旱稻277增產8.5%(極顯著);2007年續試,平均畝產326.9千克,比對照旱稻277增產15.7%(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319.7千克,比對照旱稻277增產12.1%,增產點比例81%。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為350.8千克,比對照旱稻277增產12%。
栽培技術要點:1.播種:黃淮地區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種,播前可種子包衣或撒毒土防治地下害蟲。條播行距25厘米,播種量5~7千克/畝,播深2厘米。2. 除草:用旱稻田除草劑于播后苗前實施“土壤封閉”或于幼苗期“莖葉處理”,后輔以人工及時除草。3.肥水管理:氮、磷、鉀肥以及硅、鋅全量基肥配合施用;齊苗后酌情補水,在孕穗、灌漿期,如遇干旱應及時補水。5.病蟲防治:拔節前后和始穗前后注意防治稻縱卷葉螟、稻飛虱及紋枯病等,始穗期兼防稻曲病。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豐產性較好,較穩產,抗旱性中等,中抗稻瘟病,抗倒能力強,米質較優。適宜在河南省、江蘇省、安徽省、山東省的黃淮流域和陜西省漢中稻區作夏播旱稻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