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稻937(原代號99-937)
審定編號:津審稻2002003
品種來源:天津市農作物研究所1999年以冀粳14為母本,中作321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系選而成。
報審單位:天津市農作物研究所。
主要特征特性:粳型中晚熟品種,全生育期175天左右,株高120cm,株型較緊湊,植株生長旺盛,葉色濃綠,葉片挺立上舉,半緊穗型,穗長18cm,每穗粒數130-140粒,結實率90%,千粒重25克,谷粒黃色,闊卵型,長寬比1.89,穎尖稈黃色,無芒。分蘗力、成穗率中等,經天津市植保所鑒定中抗苗瘟、穗頸瘟,抗葉瘟病,耐肥力中等。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試分析結果:出糙率85.18%,整精米率67.81%,堊白米率14%,堊白度0.7%,直鏈淀粉含量17.16%,膠稠度98mm,粒型長寬比1.7,品質優良。
產量表現:2001年參加天津市春稻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19.2公斤,比對照品種中作93(531.2公斤/畝)增產8.07 %,居11個參試品種第3位。2002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05.0公斤,比對照品種中作93(541.1公斤/畝)增產11.8%,居12個參試品種第2位。2002年參加天津市春稻生產試驗,四個點年平均畝產552.4公斤,比對照中作93(512.2公斤/畝)增產40.2公斤,增幅為7.8%,居6個品種的第3位。
栽培技術要點:在天津地區4月上中旬播種,5月15-25日插秧,栽培密度9×5寸,每穴3-4苗,前期要施足底肥,促進早返青,早分蘗,中期要平穩促進,灌水要間歇灌溉;中后期生長過旺要落干烤田,孕穗肥在7月中旬施用,施肥過晚引起貪青晚熟,本田氮肥控制在每畝純氮10公斤,后期灌水要干濕結合,提高根的活力,做到活株成熟,抽穗始期與齊穗期分別各噴一次三環唑防治穗頸稻瘟病。
適宜種植地區:適宜天津市做春稻栽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