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渝審稻2014008
品種名稱:熱粳優35
選育單位:重慶中一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熱粳1A×粳恢35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粳型遲熟三系雜交水稻。在畝栽秧1.2~1.5萬窩的密度下作中稻種植,海拔400米以下區域全生育期150~174天,400米以上148~187天,平均166.2天,比對照Ⅱ優838長9.3天。株高平均93.1厘米,株高較矮,株型緊束,分蘗力強。畝有效穗數19.09萬穗,穗平著粒數146.4粒,結實率93.0%,千粒重24.22克。不易落粒。
稻瘟病抗性:綜合評價5級,抗性評價中感。
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2.5%,整精米率64.9%,長寬比1.9,堊白粒率10%,堊白度1.4%,膠稠度81mm,直鏈淀粉含量13.5%。屬普通雜交稻。
產量表現:兩年區試,9個點次增產,3個點次減產,產量變幅448.0~707.3公斤,平均畝產587.77公斤,比對照Ⅱ優838增產6.4%。2013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49.14公斤,比對照Ⅱ優838 增產2.8%。兩年區試和生產試驗增產點率81.3%。
適宜區域及栽培要點:1、適宜重慶市海拔500~900米地區作機插機收專用型一季中稻種植;2、注意適時早播育機插秧。海拔500~600米地區在3月中旬播種,600~800米地區在3月中下旬播種,800~900米地區在4月上中旬播種。畝用種量1.5公斤;3、采取機插秧,秧苗4.5葉左右移栽。中低海拔或中高肥力田塊窩行距5×9寸,密度不低于1.2萬窩;高海拔或低肥田窩行距4×9寸,密度不低于1.5萬窩。窩栽2~3粒谷苗;4、中肥田畝施純氮12公斤、五氧化二磷7公斤、氧化鉀9公斤。磷肥全作底肥。氮肥60%作底肥,30%作追肥,10%作穗粒肥。鉀肥50%作底肥,50%作穗粒肥。追肥應在移栽后10~15天及時施用;5、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紋枯病。特別注意不得使用含唑醇類成分的農藥。慎用除草劑;6、采取機械收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