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蒙農4號
申請單位:內蒙古農業大學農學院
品種來源:以高粱雄不(bu)育(yu)(yu)系11A為母本,內(nei)蒙古地(di)區栽培多年的棕殼蘇丹草(cao)為父本種(zhong)間(jian)雜交選育(yu)(yu)而成。母本引自(zi)山西省農科院(yuan)高粱研究所。
性狀描述:
植株:高大,株高390-410 cm,單株分孽(nie)6-9個。
葉:長披針型,葉脈乳白色。
穗:直散型。
籽(zi)粒(li):長橢圓型,穎殼顏色(se)(se)為黑色(se)(se)、棕(zong)紅色(se)(se)、乳黃色(se)(se)等。
品質:2008年內蒙(meng)古農牧漁業生物(wu)試(shi)驗研究中(zhong)心(呼和浩特(te))測定,拔節期(qi)粗(cu)(cu)蛋白14.89%,粗(cu)(cu)脂肪5.36%,粗(cu)(cu)纖維35.18%,粗(cu)(cu)灰(hui)分(fen)10.02%,無氮浸出物(wu)29.07%,氨(an)基(ji)酸總量10.63%;開花期(qi)粗(cu)(cu)蛋白6.35%,粗(cu)(cu)脂肪5.55%,粗(cu)(cu)纖維38.85%,粗(cu)(cu)灰(hui)分(fen)4.75%,無氮浸出物(wu)39.04%,氨(an)基(ji)酸總量5.53%。
田間病蟲害發生情況:田間未發現任何病蟲危害癥狀。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jia)內蒙古自(zi)治區(qu)飼(si)用(yong)作物區(qu)域試驗(yan),平均畝產鮮草5398.0 kg。
2008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飼用作物區域試驗,平(ping)均畝產(chan)鮮(xian)草5032.6 kg。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67000株左右。
適宜地區:內(nei)蒙(meng)古(gu)自治區(qu)呼和浩特市、鄂爾多斯市、赤峰市、通(tong)遼市≥10℃活動積(ji)溫(wen)2800℃以上地區(qu)種(zhong)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