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內亞六號
申請單位: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
品種來源:1987年對顯性核不(bu)(bu)育(yu)(yu)亞(ya)(ya)麻(ma)材料H58[78K-10A×尚(shang)義大頭]與(yu)內(nei)亞(ya)(ya)二號進行雜交(jiao),并連續回交(jiao)三(san)代(dai),獲(huo)得了(le)與(yu)父本“內(nei)亞(ya)(ya)二號”性狀相似的不(bu)(bu)育(yu)(yu)株,從中選育(yu)(yu)出核不(bu)(bu)育(yu)(yu)成對材料H203。
性狀描述:
植(zhi)株:株高53~75cm,工藝長(chang)度40~51cm,分枝數(shu)4~5個(ge)。
花:白色。
籽粒:種皮乳白色,千(qian)粒重7.0~7.6g。
品質:2004年(nian)內蒙古農(nong)科(ke)院測試研(yan)究中(zhong)心(呼和浩特)測定(ding),粗脂肪42.38%,果(guo)膠15.3%。
抗性:2004年內蒙古(gu)農(nong)業科學院植保所人工接(jie)種抗性鑒定(ding),枯萎(wei)病發病率12.38%,表現為(wei)感(gan)病。
試驗情況:
2001年(nian)參加內蒙(meng)古自治區(qu)亞麻區(qu)域試驗,平(ping)均產(chan)量108.2kg/畝(mu),比對照內亞5號增產(chan)8.11%。
2002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qu)亞麻(ma)區(qu)域試驗,平均產量118.4kg/畝,比對照增產9.63%。
2003年參加內(nei)蒙(meng)古自治(zhi)區亞麻(ma)生(sheng)產(chan)試驗,平均產(chan)量107.5kg/畝,比(bi)對照輪(lun)選一(yi)號增產(chan)3.1%。
2004年參加內蒙古自治(zhi)區(qu)亞麻生產(chan)試驗(yan),平均產(chan)量105.4kg/畝(mu),比對照輪選一(yi)號增產(chan)4.6%。
平(ping)均(jun)生育期100天(tian)左右(you)。
栽培技術要點:
播期(qi):內蒙古自治區(qu)呼和浩(hao)特市前(qian)山(shan)一帶(dai)適(shi)宜(yi)播種(zhong)時(shi)間4月20日~4月25日,后山(shan)地(di)區(qu)5月上旬。
密度:前山地區,畝保苗30~40萬(wan)株;后山地區,畝保苗25~30萬(wan)株。
田間管理:亞麻(ma)苗高5~10cm和15~20cm時,分別(bie)進(jin)行二次(ci)松土除草,在(zai)樅形期(qi)(qi)到快速生(sheng)長(chang)期(qi)(qi)之間灌(guan)第一次(ci)水(shui)。
注意事項:避免連作或迎茬(cha),選(xuan)擇6年以上輪作換(huan)茬(cha);亞麻枯萎病重發區(qu)慎用(yong)。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zi)治(zhi)區呼和浩特市≥10℃活動(dong)積(ji)溫(wen)1800以上的種植(zhi)區種植(z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