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蘇玉25
一、審定編號 蘇審玉200901
二、來源與類型 原名“P51”,由江蘇沿江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以P22×P34配組,于2004年育成,江蘇沿江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和南通市長江種子公司申請審定,屬中熟緊湊型普通玉米。
三、適應范圍 適宜江蘇春播地區種植。
四、產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6-2007年參加江蘇省春播玉米區域試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466.3公斤,比對照蘇玉19增產10.4%;兩年增產均達極顯著。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6.4公斤,比對照蘇玉19增產9.8%。
出苗快而齊,苗勢強,苗期葉鞘紫色,葉色綠,葉緣紫色,生長勢較強。株型緊湊。花藥紫色,穎片綠帶紫色,花絲紫紅色。穗圓錐形。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穗軸白色。省區試平均結果:株高220厘米,成株葉片19片,穗位94厘米。穗長16.2厘米,穗粗4.5厘米,每穗14-16行,每行33粒。千粒重283.0克,全生育期約116天。抗倒性一般。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接種鑒定,感大斑病,中抗小斑病、莖腐病,高感紋枯病;江蘇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高感粗縮病。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測,容重711克/升,粗蛋白9.8%,粗脂肪3.9%,粗淀粉72.0%,賴氨酸0.3%。
五、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播種。春播一般4月初播種。大田用種量3公斤/畝左右。
2.合理密植。純作適宜密度4500株/畝左右。
3.科學施肥。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占50%,穗粒肥50%,肥力差的田塊可適當施粒肥。中后期注意防澇防旱,結合施肥及時中耕、做好壅土培根以防倒伏。
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注意防治地下害蟲;做好玉米螟、粗縮病、紋枯病和大斑病等防治工作。
2、蠡玉16號
一、審定編號 蘇審玉200902
二、來源與類型 由石家莊蠡玉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以953×91158配組,于1998年育成,北京奧瑞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審定,屬中熟半緊湊型普通玉米。
三、適應范圍 適宜江蘇夏播地區種植。
四、產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6-2007年參加江蘇省夏播玉米區域試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452.7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7.4%,兩年增產均達極顯著。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53.6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10.2%。
出苗快而齊,苗勢強,生長勢強,幼苗葉鞘紫紅色,葉片深綠。株型半緊湊。花藥黃色,穎片紫綠色,花絲綠色。果穗圓筒形,籽粒黃色,半硬粒型,穗軸白色。省區試平均結果:株高221厘米,成株葉片22片,穗位90厘米。穗長18.1厘米,穗粗5.0厘米,每穗16行,每行32粒。千粒重311.0克,出籽率85.0%,全生育期約101天。抗倒性較好。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接種鑒定,感大斑病,中抗小斑病,高抗莖腐病,高感紋枯病;江蘇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高感粗縮病。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測,容重712克/升,粗蛋白9.3%,粗脂肪4.1%,粗淀粉73.7%,賴氨酸0.3%。
五、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播種。夏播一般6月中旬播種,用種量3公斤/畝左右。
2.合理密植。純作適宜密度為3500株/畝左右。
3.科學施肥。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占60%,穗肥40%,肥力差的田塊可適當施粒肥。中后期注意防澇防旱,結合施肥及時中耕、做好壅土培根以防倒伏。
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注意防治地下害蟲;做好玉米螟、粗縮病、紋枯病和大斑病等的防治工作。
3、江玉501
一、審定編號 蘇審玉200903
二、來源與類型 原名“LY0501”,由宿遷中江種業有限公司以y24-1×S78-1配組,于2004年育成,屬中熟緊湊型普通玉米 。
三、適應范圍 適宜江蘇夏播地區種植。
四、產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6-2007年參加江蘇省夏播玉米區域試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471.4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11.9%,兩年增產均達極顯著。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7.1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7.0%。
出苗快而齊,苗勢強,葉鞘紫色,生長勢強,葉片深綠。株型緊湊。花藥紫色,穎片綠帶紫色,花絲紅色。果柄較短,果穗筒形,籽粒黃色,半硬粒型,穗軸白色。省區試平均結果:株高204厘米,成株葉片20片,穗位87厘米。穗長19.9厘米左右,穗粗4.7厘米,每穗12-14行,每行36粒。千粒重343.0克,全生育期約102天。抗倒性較強。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接種鑒定,感大斑病,抗小斑病,高抗莖腐病,高感紋枯病;江蘇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高感粗縮病。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測,容重728克/升,粗蛋白8.6%,粗脂肪4.5%,粗淀粉74.0%,賴氨酸0.3%。
五、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播種。夏播一般6月中旬播種,用種量3公斤/畝左右。
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為4500株/畝左右。
3.科學施肥。氮、磷、鉀配合使用,純氮一般20-25公斤/畝,其中基苗肥占60%,穗肥40%,肥力差的田塊可適當施粒肥。中后期注意防澇防旱,結合施肥及時中耕、做好壅土培根以防倒伏。
4.病蟲害防治。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注意防治地下害蟲;做好玉米螟、粗縮病、紋枯病和大斑病等的防治工作。
4、蘇科糯2號
一、審定編號 蘇審玉200904
二、來源與類型 原名“蘇試80504”,由江蘇省農業科學研究院糧食作物研究所以JS0381×JS0382配組,于2005年育成,屬中熟半緊湊型糯玉米。
三、適應范圍 適宜江蘇各地種植。
四、產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6-2007參加江蘇省糯玉米區域試驗,兩年區試鮮穗平均畝產817.1公斤,比對照蘇玉糯1號增產5.3%,兩年增產均達極顯著。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850.5公斤,比對照蘇玉糯1號增產16.4%。
出苗整齊,苗勢強,葉鞘綠色,葉片綠色,葉緣綠色。株型半緊湊。花藥紅色,花絲粉紅色,果穗長筒形,籽粒白色,硬粒型,穗軸白色。省區試平均結果:株高198厘米,穗位91厘米,成株葉片數19片。穗長17.0厘米,穗粗4.5厘米,每穗14-16行,每行31粒。千粒重251.0克,全生育期春播約86天。抗倒性較強。中國農科院作物所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高感莖腐病,感紋枯病;江蘇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感粗縮病。省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組織的專家品嘗鑒定,外觀品質和蒸煮品質達到部頒鮮食糯玉米二級標準。揚州大學農學院檢測,支鏈淀粉占淀粉總量的98.4%,達到糯玉米標準(NY/T524-2002)。
五、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播種。根據上市時間及不同栽培方式,合理安排播期。露地栽培一般于4月上旬播種。
2.合理密植。純作適宜密度4500株/畝左右,用種量2.5公斤/畝左右,注意隔離種植。
3.科學施肥。有機肥及氮、磷、鉀搭配合理,每畝施肥總量一般不低于純氮20公斤、五氧化二磷10公斤、氧化鉀15公斤。肥料分配一般為基肥占40%,苗肥占20%,穗肥占40%。結合施肥及時中耕、做好壅土培根以防倒伏。
4.病蟲害防治。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及時防治地下害蟲、食葉害蟲、玉米螟、粗縮病、紋枯病、莖腐病等。
5.適時采收。一般在授粉后20-25天采收青穗。
5、揚甜2號
一、審定編號 蘇審玉200905
二、來源與類型 原名“YZLL-02”,由揚州大學農學院以T10×SD配組,于2003年育成,屬中熟半緊湊型甜玉米。
三、適應范圍 適宜江蘇各地種植。
四、產量水平與特征特性
2004-2005年參加江蘇省甜玉米區域試驗,兩年區試鮮穗平均畝產698.5公斤,比對照蜜玉8號增產4.4%,2004年增產不顯著,2005年增產極顯著。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819.1公斤,比對照晶甜3號減產8.3%。
出苗快而齊,苗勢強。株型半緊湊。花藥、穎片及花絲均淡黃色。果穗筒形,鮮粒黃色、馬齒型。省區試平均結果:株高198厘米左右,穗位72厘米。成株葉片17-18片,穗長19.9厘米,穗粗4.4厘米,每穗16行,每行37粒,千粒重262.1克,全生育期春播86天。抗倒性較強。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接種鑒定,感大斑病、小斑病,中抗矮花葉病,高感紋枯病。省鮮食玉米品種區域試驗組織的專家品嘗鑒定,外觀品質和蒸煮品質達到部頒鮮食甜玉米二級標準。揚州大學農學院檢測,水溶性糖含量20.3%,還原糖含量8.0%,達到甜玉米標準(NY/T523-2002)。
五、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播種。根據上市時間及不同栽培方式,合理安排播期。露地栽培一般于4月上旬播種。畝用種量0.5-1.0公斤。
2.合理密植。適宜密度3500-4500株/畝。大小行種植,大行距90-110厘米,小行距一般30厘米。
3.合理施肥。每畝施純氮15公斤、五氧化二磷4-5公斤、氧化鉀7.5-10公斤。春播氮肥分配比例:基苗肥40%,穗肥60%,夏播氮肥分配比例:基苗肥40%-50%,穗肥50%-60%。
4.病蟲草害防治。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及時防治地下害蟲、食葉害蟲、玉米螟、粗縮病、紋枯病等。
5.適時采收。一般在授粉后20天左右采收青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