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16號(魯農審字[2004]028號)
原代號1072-1,系濟寧市農科院以(煙1934/824046)F1為母本,(聊83-1/2114)F1為父本有性雜交,系統選育而成。
該品種2001-2003年參加了山東省小麥晚播早熟組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411.09公斤,比對照魯麥15號增產4.57%;2003-2004年進行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34.12公斤,比對照魯麥15號增產7.58%。
半冬性,幼苗半直立。區域試驗結果平均:畝最大分蘗82.9萬個,畝有效穗30.0萬穗,分蘗力中等,成穗率較低;生育期223天,比對照晚熟1天,熟相好;株高70.9厘米,穗粒數32.9粒,千粒重45.7克,容重797.2克/升;株型半緊湊,抗倒性一般。穗長方形,長芒、白殼、白粒,籽粒飽滿,硬質。2003-2004年中國農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鑒定結果:高抗條銹病,中感紋枯病,高感葉銹病、白粉病。 2003-2004年生產試驗統一取樣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試:粗蛋白含量(干基)13.95%、濕面筋29.8%、出粉率72.3%、沉降值47.5毫升、面粉白度95.62(aacc測試法)、吸水率57.6%、形成時間3.2分鐘、穩定時間11.8分鐘、軟化度29FU。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播期10月25日左右,每畝基本苗25萬。施足基肥,足墑播種,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澆越冬水。一般地塊起身期澆水,高產地塊在拔節期澆水。該品種蚜蟲發生較重,應及時進行預測防治。
在魯南、魯西南適宜地區作為晚播早熟品種推廣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