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育10號
審定編號:豫審麥2007005
選育單位: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
品種來源:豫麥41/寶豐94-24//豫麥49
特征特性:屬半冬性中早熟品系,全生育期228天,較對照豫麥49早熟1天。幼苗半匍匐,苗勢壯,色濃綠,抗寒性一般;起身拔節快,兩極分化較快,抽穗略遲,分蘗能力強,畝成穗適中;株高80cm,莖稈彈性弱,抗倒性一般;株型半緊湊,旗葉寬長上舉,有輕微干尖,穗下節長,穗層整齊,成熟落黃好;穗紡錘型,穗較大,長芒、白殼、白粒,籽粒較小,半角質,飽滿度好。成產三因素:畝穗數38.6萬,穗粒數35.4粒,千粒重37.6g。
抗性鑒定:2006年經河南省農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鑒定:對條銹病、葉銹病中抗,對白粉病、葉枯病和紋枯病中感。
品質分析:2005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分析:容重780g/L,粗蛋白質含量15.07%,濕面筋含量33.7%,降落值452s,吸水率62.4%,形成時間4min,穩定時間3.4min,沉淀54ml。 產量結果:2004~2005年度參加河南省小麥品種冬水Ⅲ組區試,8點匯總,7點增產,1點減產,平均畝產480.0kg,比對照豫麥49增產6.5%,達顯著水平,居14個參試品種的第5位;2005~2006年度參加河南省小麥品種冬水Ⅲ組區試,9點匯總,5點增產,4點減產,平均畝產472.5kg,比對照豫麥49號增產0.2%,不顯著,居14個參試品種第7位。
2006~2007年度參加河南省小麥品種冬水Ⅱ組生產試驗,9點匯總,9點增產,平均畝產511.7kg,比對照豫麥49增產3.7%,居5個參試品種第4位。
適宜地區:河南省早中茬中高肥力地(南部稻茬麥區除外)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播期:10月5-20日均可播種,最佳播期10月15日左右。
2.播量:高肥力地塊畝播量6-9kg,中低肥力可適當增加播量;延期播種時以每推遲3天增加0.5kg播量為宜。
3.田間管理:施足底肥,一般畝施肥量:純氮12kg,五氧化二磷7.5kg,氧化鉀7.5kg;拔節后,每畝追施尿素6kg。拔節期結合田間化學除草適當進行化控,以降低株高;同時進行紋枯病的防治;多雨年份注意防治白粉病,灌漿期噴施磷酸二氫鉀,后期注意結合天氣情況及時防治葉銹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