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品種 » 省審品種 > 江蘇 » 正文

2008年江蘇審定油菜品種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3-22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730
 

1、秦優11號
一、審定編號  蘇審油200801
二、來源與類型  原名“中江268”,由江蘇中江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引進。屬半冬性甘藍型三系雜交油菜品種,不育系為2168A(細胞質雄性不育系),恢復系為5012C,由咸陽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和三原縣種子公司于2005年育成。
三、適應范圍  適宜江蘇省油菜區種植。
四、產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6-2008年度參加江蘇省雜交油菜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234.2公斤,比對照秦優7號增產12.5%,兩年增產均達極顯著。2007-2008年度參加江蘇省雜交油菜生產試驗,平均畝產200.9公斤,比對照秦優7號增產8.9%。
苗期葉緣鋸齒,葉色淡;越冬半直立。省區試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44.6天,和對照秦優7號相當;株高164厘米,分枝點高33厘米,主軸長度59厘米,一次分枝9.4個,二次分枝7.1個,單株有效角果468個,每角21.1粒,千粒重3.9克;經省農科院經作所品質測定,二年平均結果:芥酸含量0.4%,硫甙含量23.5μmol/g餅粉,含油率42.6%;區試田間抗性調查平均:菌核病發病率5.1%、病指2.7,凍害率48.1%,凍指23.1,抗倒性中上;恢復度98%。
五、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播種。育苗移栽播種期,蘇北9月15日左右,蘇中為9月20日左右,蘇南9月下旬。
2、合理密植。育苗苗齡控制在35天左右,中等肥力水平田塊移栽密度每畝1萬株左右,肥力較高田塊每畝0.7萬株左右。
3、肥水管理。施足底肥,增施磷鉀肥,早施臘肥。在缺硼地區要補足硼肥。磷、鉀、硼肥作基肥施用;一般畝施純氮15-18公斤,氮肥的運籌,基肥:臘肥:苔肥以5:3:2為宜。田內開好三溝(廂溝、圍溝、腰溝),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降。
4、病蟲草害防治。苗期和移栽前在苗床上注意防治蚜蟲、菜青蟲等。冬前和開春后注意防治蚜蟲等害蟲;花期防治菌核病。

2、鹽油雜1號
一、審定編號  蘇審油200802
二、來源與類型  原名“鹽雜76”,屬半冬性甘藍型三系雜交油菜品種,不育系為YIA(細胞質雄性不育系),恢復系為DY076,由江蘇沿海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于2002年育成。
三、適應范圍  適宜江蘇省油菜區種植。
四、產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5-2007年度參加江蘇省雜交油菜區域試驗,2005-2006年度平均畝產179.4公斤,比對照寧雜1號增產6.2%,達極顯著;2006-2007 年度平均畝產218.8公斤,比對照秦優7號增產7.5%,達極顯著。2007-2008年度參加江蘇省雜交油菜生產試驗,平均畝產208.0公斤,比對照秦優7號增產12.8%。
子葉腎臟形;苗期葉片寬大,葉色深蔥綠;越冬半直立。省區試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43.2天,和對照秦優7號相當;株高154厘米,分枝點高27厘米,主軸長度62厘米,一次分枝9.1個,二次分枝10.6個,單株有效角果441個,每角22.1粒,千粒重4.11克;經省農科院經作所品質測定,二年平均結果:芥酸含量0.3%,硫甙含量22.5μmol/g餅粉,含油率41.2%;區試田間抗性調查平均:菌核病發病率16.5%、病指11.8,凍害率60.6%,凍指31.1,抗倒性中上;恢復度96%。
五、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播種。育苗移栽播種期,蘇北9月15日左右,蘇中為9月20日左右,蘇南9月25左右為宜。
2、合理密植。育苗苗齡控制在35天左右,中等肥力水平田塊移栽密度每畝1萬株左右,肥力較高田塊每畝0.8萬株左右。
3、肥水管理。氮、磷、鉀三要素相配合,在缺硼地區要補足硼肥;磷、鉀、硼肥作基肥施用;一般畝施純氮15-20公斤,氮肥的運籌,基肥:苗肥:苔肥以5:3:2為宜。田內開好三溝(廂溝、圍溝、腰溝),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降。
4、病蟲草害防治。苗期和移栽前在苗床上注意防治蚜蟲、菜青蟲等。冬前和開春后注意防治蚜蟲等害蟲;花期防治菌核病1-2次。

3、寧雜11號
一、審定編號  蘇審油200803
二、來源與類型  原名“HY8”,屬半冬性甘藍型二系雜交油菜品種,不育系為G2A,恢復系為P10,由江蘇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于2004年育成。
三、適應范圍  適宜江蘇省淮河以南油菜區種植。
四、產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5-2007年度參加江蘇省雜交油菜區域試驗,2005-2006年度平均畝產184.4公斤,比對照寧雜1號增產9.2%,達極顯著;2006-2007 年度平均畝產205.6公斤,比對照秦優7號增產1.0%。2007-2008年度參加江蘇省雜交油菜生產試驗,平均畝產207.3公斤,比對照秦優7號增產12.4%。
子葉腎臟形;苗期葉緣呈波狀鋸齒形,葉色淡綠;越冬半直立。省區試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41.5天,比對照秦優7號早2天;株高145厘米,分枝點高26厘米,主軸長度55厘米,一次分枝9.6個,二次分枝10個,單株有效角果430個,每角21.7粒,千粒重3.47克;經省農科院經作所品質測定,二年平均結果:芥酸含量0.3%,硫甙含量20.4μmol/g餅粉,含油率42.7%;區試田間抗性調查平均:菌核病發病率10.2%、病指5.5,凍害率59.4%,凍指31.3,抗倒性中上;恢復度98%。
五、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播種。育苗移栽播種期,蘇中為9月25日左右,蘇南9月下旬。
2、合理密植。育苗苗齡控制在35天左右,中等肥力水平田塊移栽密度每畝1萬株左右,肥力較高田塊每畝0.8萬株左右。
3、肥水管理。氮、磷、鉀三要素相配合,尤其在缺硼地區要補足硼肥;磷、鉀、硼肥作基肥施用;氮肥的運籌,基肥占65%、臘肥占15-25%、苔肥占10-20%。田內開好三溝(廂溝、圍溝、腰溝),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降。
4、病蟲草害防治。苗期和移栽前在苗床上注意防治蚜蟲、菜青蟲等。冬前和開春后注意防治蚜蟲等害蟲;花期防冶菌核病各1-2次。

4、鎮油5號
一、審定編號  蘇審油200804
二、來源與類型  原名“鎮2405”,由江蘇丘陵地區鎮江農業科學物研究所1997年以9701為母本,(蘇8518/94Y16)F1為父本通過雜交選育,于2005年育成,屬雙低半冬性甘藍型常規油菜品種。
三、適應范圍  適宜江蘇省油菜區種植。
四、產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5-2007年度參加江蘇省常規油菜區域試驗,2005-2006年度平均畝產179.8公斤,比對照史力豐增產12.9%,達極顯著;2006-2007 年度平均畝產188.1公斤,比對照史力佳增產12.1%,達極顯著。2007-2008年度參加江蘇省常規油菜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90.1公斤,比對照蘇油1號增產9.1%。
苗期葉片大小中等,葉緣波狀,葉色淡綠;越冬期半直立。省區試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45.7天,和對照史力佳比遲1-2天;株高159厘米,分枝點高41厘米,主軸長度66厘米,一次分枝7.1個,二次分枝7.7個,單株有效角果377個,每角21.2粒,千粒重3.9克;經省農科院經作所品質測定,二年平均結果:芥酸含量0.2%,硫甙含量19.8μmol/g餅粉,含油率40.3%;區試田間抗性調查平均:菌核病發病率16.4%、病指6.5,凍害率50.9%,凍指27.8,抗倒性強。
五、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播種。育苗移栽播種期,蘇北9月10日左右,蘇中為9月15日左右,蘇南9月20日左右。
2、合理密植。育苗苗齡控制在35天左右,中等肥力水平田塊移栽密度每畝1萬株左右,肥力較高田塊每畝0.8萬株左右。
3、肥水管理。氮、磷、鉀三要素相配合,尤其在缺硼地區要補足硼肥;磷、鉀、硼肥作基肥施用;一般畝施氮肥15-20公斤純氮,基肥:臘肥:苔肥以6:2:2為宜。田內開好三溝(廂溝、圍溝、腰溝),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降。
4、病蟲草害防治。苗期和移栽前在苗床上注意防治蚜蟲、菜青蟲等。冬前和開春后注意防治蚜蟲等害蟲;花期防治菌核病1-2次。

5、蘇油211
一、審定編號  蘇審油200805
二、來源與類型  原名“揚農24”,由揚州大學農學院于1998年用揚油4號作母本,多粒型選系E3為父本,通過雜交選育,于2005年育成,屬雙低半冬性甘藍型常規油菜品種。
三、適應范圍  適宜江蘇省油菜區種植。
四、產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5-2007年度參加江蘇省常規油菜區域試驗,2005-2006年度平均畝產166.9公斤,比對照史力豐增產4.8%,達極顯著;2006-2007 年度平均畝產177.3公斤,比對照史力佳增產5.7%,達極顯著。2007-2008年度參加江蘇省常規油菜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94.6公斤,比對照蘇油1號增產11.7%。
短柄葉頭大、葉片厚,葉緣內折,葉色深綠,越冬期半直立。省區試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45.4天,比對照史力佳遲1天左右;株高155厘米,分枝點高35厘米,主軸長度62厘米,一次分枝8個,二次分枝7.9個,單株有效角果369.7個,每角21.5粒,千粒重3.7克;經省農科院經作所品質測定,二年平均結果:芥酸含量0.7%,硫甙含量28. 5μmol/g餅粉,含油率41.2%;區試田間抗性調查平均:菌核病發病率10.9%、病指5.8;凍害率43.5%,凍指26.8,抗倒性中上。
五、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播種。育苗移栽播種期,蘇北9月15日左右,蘇中為9月20日左右,蘇南9月下旬。
2、合理密植。育苗苗齡控制在35天左右,中等肥力水平田塊移栽密度每畝1萬株左右,肥力較高田塊每畝0.8萬株左右。
3、肥水管理。氮、磷、鉀三要素相配合,尤其在缺硼地區要補足硼肥;磷、鉀、硼肥作基肥施用;一般畝施純氮15-18公斤,氮肥的運籌,基肥占40-45%、苗肥占20-25%、苔肥占30%左右。田內開好三溝(廂溝、圍溝、腰溝),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降。
4、病蟲草害防治。苗期和移栽前在苗床上注意防治蚜蟲、菜青蟲等。冬前和開春后注意防治蚜蟲等害蟲;花期防治菌核病1-2次。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品種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