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者:成都市農林科學院
育種者:唐祖君 匡成兵 吳永枚 先本剛 敖清艷 岳川 蘇林
品種來源:23×WK
特征特性:早熟,從定植到采收約58天。主蔓長3.5~4米,節間長約9厘米,生長勢較強,分枝性較強。葉片綠色、掌狀深裂,第一雌花節位6~9節,主側蔓均能結瓜,栽培環境適宜下連續座果能力強,結瓜性強。商品瓜白綠色,表面條瘤與粒瘤相間,長棒形,商品性好,平均縱徑46.0厘米、橫徑3.5厘米、肉厚1.3厘米,瓜長約46厘米,單瓜重280克。種子龜背形、淡黃色。
品質:蛋白質含量1.26g/100g,水分92.9%,抗壞血酸73mg/100g。
抗性:不抗病毒病、白粉病。
產量表現:2017~2018年多點試驗:前期平均產量為1807.2公斤/畝,較對照早白二號增產18.1%,平均總產量3850.5公斤,較對照增產12.7%。
栽培技術要點:①播種育苗:早春大棚密植栽培于2月上、中旬播種,栽培密度2100~2300株/畝。早春大棚稀植栽培于1月下旬播種,嫁接苗栽培,栽培密度350~400株/畝。春季露地栽培適宜播期為3月上中旬,栽培密度2000~2200株/畝,苗期應注意保溫防凍。②定植后的管理:定植后根據當地氣溫進行溫度調節。4月中旬前注意保溫,5月中、下旬撤除大棚。定植后緩苗期輕施追肥1次,開花結果期再重施追肥1~2次,以后根據田間情況進行施肥。早春閉棚條件下需人工授粉,進入結瓜盛期,及時疏果,及時采收上市,促進開花結瓜,增加產量。③病蟲害防治:采取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方法防治,優先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新型生物、化學農藥。
適宜種植區域及季節:適宜在四川苦瓜種植區域春、秋季大棚設施和早春露地栽培。
注意事項(品種缺陷、風險及防范措施):①該品種嫩瓜為淺白綠色,貯運時間較短,應及時采收及銷售。②該品種不抗病毒病、白粉病,在栽培過程中應加強預防與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