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滇紅151(試驗名稱:滇紅151)
申請者:云南農業大學稻作研究所
育種者:云南農業大學稻作研究所、元陽縣牛角寨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元陽縣種子管理站
品種來源:“滇紅151”是云南農業大學稻作研究所、元陽縣牛角寨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和元陽縣種子管理站用南矮29與阿哲龍馬河壩紅米雜交后選育的紅米新品種。
特征特性:常規秈稻品種。株高110.6cm、全生育期平均172天、比對照短5天,易落粒。畝有效穗15.3萬穗、成穗率75.2%、穗長22.8cm、穗總粒數213粒、穗實粒數175粒、結實率78%、千粒重24.8克、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2017年6月檢測:出糙率79.1%、精米率69.2%、整精米率48.3%、粒長5.3mm、粒型長/寬比2.4、堊白粒率“糯”、堊白度“糯”、直鏈淀粉1.0%、膠稠度100mm、堿消值6.7級、透明度“糯”、水份13.2%。云南省農作物品種抗性鑒定站2018年鑒定:稻瘟病穗瘟損失率7.0,綜合抗性指數5.75,感稻瘟病,高抗紋枯病,高抗白葉枯病,感稻曲病。2017年區域試驗墨江試點穗瘟發病重。
產量表現:云南農業大學2017-2018年組織加工型試驗(隴川、元陽、廣南、尋甸、墨江、勐海六個試點),兩年平均畝產551.8千克、比對照紅陽3號增產17.1%增產點次率95。201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6.9千克、比對照紅陽3號增產14.1%,增產點率100%。
栽培技術要點:1、購買合格種子:購買高純度的種子是保證米質和特色的關鍵;2、培育帶蘗壯秧;3、適時移栽、杜絕栽老秧:秧齡35-45天左右;4、合理密植、進行規范栽培:畝插1.5~1.8萬叢左右;5、合理施肥;6、合理灌溉、科學管水;7、綜合防治病蟲害;8、適時收獲。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云南省稻品種審定標準,同意通過審定。云南省與試點類似區域海拔1300米以下秈稻區域作特種稻品種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