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選育單位:攀枝花市農林科學研究院
⑵品種來源:母本回一7-3-2是從株州長白苦瓜中選育的強雌系A9-8-2-2-1-4-4與輪回親本B9進行回交選育,育成的強雌系。父本B15-1-1-16是從英引苦瓜中篩選出的優良單株經5代自交選育獲得的自交系。2003年配制雜交組合。
⑶特征特性:植株生長勢、分枝性中等,生育期162天左右。主蔓長369.0厘米,掌狀葉,葉綠色,第一座瓜節位9.0節,早熟且早期產量高,瓜長紡錘形,瓜長29.4厘米,瓜粗5.6厘米,肉厚0.8厘米,單瓜重269.0克,果皮綠白色,味甘苦,質脆,果實粗大,商品性好,平均畝產2820.5公斤,豐產性好,田間表現較耐白粉、霜霉病。
⑷產量表現:2008年~2014年進行多點試驗,平均總產量為2820.5公斤/畝,比統一對照藍山大白苦瓜增產11.5%,增產達顯著水平;平均早期產量873.6公斤/畝,比統一對照藍山大白苦瓜增產25.3%。2011~2014年在四川樂山、眉山、成都、廣元和瀘州等地進行生產示范,示范面積200余畝,示范平均畝產量3000公斤,較對照藍山大白苦瓜增產10%以上。
⑸栽培要點:四川內地春季大棚栽培在2月中旬至3月中旬播種,攀西地區春季大棚栽培于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播種。基質穴盤育苗移栽,畝植3000~3200株。畝施腐熟有機肥3000~5000公斤,復合肥5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硫酸鉀20公斤作基肥,追肥在采收中后期施用,一般采收二次追肥一次。每隔5~6天灌水一次。蔓長30厘米左右搭“人”字架并開始綁蔓,及時摘除1米以下的側枝,留主蔓結瓜。商品瓜在八成熟時采收,采收標準以果實瘤狀物充分飽滿、果皮光亮即可。注意防治蚜蟲和白粉病、霜霉病、枯萎病。嚴格實施輪作制度。優先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新型生物、化學農藥。
⑹適宜種植地區:四川苦瓜主產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