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定編號:閩認菜2015014
作物種類:淮山
品種名稱:明淮2號
選育單位: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從三明市梅列區洋溪鎮地方品種洋溪本地薯群體變異株中系統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 該品種晚熟,生育期200天左右,主莖3~6條,右旋;葉綠色,長心形,主脈7條,下部葉互生,上部葉對生;薯形長棒狀、較直、不易分叉,須根較多,薯皮黃色,肉白色,薯長25~58厘米,橫徑粗2.5~5.2厘米。經福建省農科院中心化驗室品質檢測,每100克干品含淀粉68克,還原糖0.43克,蔗糖2.1 克,蛋白質8.44克,粗纖維1.5克,粗脂肪0.2克,氨基酸總量6.37克。經三明市植保植檢站2012~2014年田間病害調查,炭疽病發病率低于對照“安砂小葉薯”,褐斑病發病率與對照“安砂小葉薯”相當。
產量表現:經三明、南平、龍巖等地兩年多點試驗示范,畝產量1577~1862公斤,比對照“安砂小葉薯”增產7~19%。
栽培技術要點:選擇無病蟲、無破損、肉質堅實粗細均勻、無分趾的莖塊作為種薯,三明地區適宜播種期在4月上、中旬。采用單行種植,行距1.2~1.3米,株距12厘米,每畝種植4300株左右。莖葉生長期追施氮肥,薯塊膨大期追施鉀肥。注意病蟲害防治。
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意見:明淮2號屬晚熟淮山新品種。生育期200天左右;薯形長棒狀,薯皮黃色,薯肉白色,產量較高;品質優。適宜福建省種植。注意防治炭疽病、褐斑病等病害。經審核,符合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認)定規定,通過認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