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審定編號:國審稻2003082
品種名稱:遼優14(原名:遼優3015)
選育單位:遼寧省稻作研究所
品種來源:遼30A×C4115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旱作粳型三系雜交稻,在黃淮地區麥茬旱直播全生育期平均117天,比對照鄭州早粳晚熟7天。株高87厘米,株型緊湊,分蘗力較強,抗倒性較強,穗長16.4厘米,每穗總粒數109.3粒,結實率71.6%,千粒重25.5克。抗性:葉瘟3級,穗頸瘟5級,胡麻葉斑病3級。抗旱性7級。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1.2%,長寬比1.9,堊白米率30%,堊白度3.0%,膠稠度77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5.3%。
產量表現:2001年參加國家黃淮麥茬稻區中晚熟組旱稻區域試驗,平均畝產307.4公斤,比對照鄭州早粳增產22.7%(極顯著);2002年續試,平均畝產321.4公斤,比對照鄭州早粳增產26.2%(極顯著)。2002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48.0公斤,比對照鄭州早粳增產32.6%。
栽培技術要點:1、種子處理:播種前曬種,采用種衣劑包衣,也可選用多菌靈或白惡寧浸種;2、施肥與播種:結合整地畝施農家肥1000公斤,隨種施二銨10公斤,硫酸鉀10公斤,硫銨15公斤,并配施少量微肥;3、化學除草:播種后出苗前,選用60%丁草胺0.25公斤/畝和農思它0.25公斤/畝混合兌水噴霧進行“土壤封閉”,苗后用快殺稗50克/畝或敵稗0.5公斤/畝進行“莖葉處理”;4、適時灌水:在出苗期、拔節期、孕穗、灌漿期如遇干旱應及時灌水;防治病蟲:注意防治稻瘟病等病蟲的危害。
國家品審會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中感稻瘟病,中抗胡麻葉斑病。米質中等偏上。適宜在河南中南部、山東西南部、安徽中北部、江蘇北部以及陜西省的秦嶺以南地區旱作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