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地展博覽會由鄭州市種子協會主辦,河南順鑫大眾種業有限公司、中國種業商務網聯合承辦。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戴景瑞,國家玉米專家組組長、北京農林科學院研究員趙久然,陳偉程、程相文、堵純信、鄭天存、王天宇等國內著名育種家以及河南省種子管理站、鄭州市種子管理站、河南省種子協會、鄭州市種子協會等部門的有關領導,承辦單位河南順鑫大眾種業、種業商務網領導,總冠名單位五谷種業領導和來自安徽、山東、河南、河北、江蘇、湖北、陜西等黃淮海夏玉米產區的種業企業代表、種植大戶代表和媒體代表上千人參加了地展博覽會。
地展博覽會開幕式由河南省種業商會會長李繼軍研究員主持,戴景瑞院士宣布地展博覽會開幕。
在開幕式上,連續三年冠名單位五谷種業董事長李世曉作為企業代表發言。他說,“五谷種業是工程化育種的第一批實踐者與受益者。在品種井噴、自然災害頻繁的情況下,行業在呼喚“產品+品牌”。品牌的建設,需持續不斷地供應優質產品。像工廠流水線一樣的生產品種是未來發展趨勢。五谷種業已有20多年的育種研發經驗,在全生態區做玉米育種研發,加上工廠化育種模式,這樣出來的品種穩定性、可靠性比較強。
黃淮海玉米區玉米播種面積占全國玉米播種面積的35%,總產占全國的40%左右。本區域氣溫高蒸發量大,降雨過分集中,經常發生春寒夏澇,而且,常有風雹等災害發生。自然災害越發頻繁、缺苗斷壟現象嚴重、高產栽培關鍵技術得不到有效落實、品種單一化同質化現象嚴重等問題的存在,對玉米生產極為不利。生產實踐證明,沒有任何一個玉米品種經久不衰。因此,玉米生產的可持續發展需要不斷培育新品種作為支撐。另一方面,隨著科技水平進步,生產水平提高和生態環境改變,也需要選育新品種與之相適應。
當前我國的種業已經進入“井噴”時代,經過我們育種家的不懈努力,每年通過省審、國審的品種很多。面對名目繁多的品種,農民朋友該如何選擇、什么樣的品種具有市場競爭力,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
本次地展博覽會主要包括國家黃淮海玉米新品種核心展示與示范區、國家玉米良種聯合攻關項目試驗品種展示區、全國各地種子管理部門推薦的適合黃淮海區域種植的優秀苗頭品種展示區、近二年來通過國家或相關省份審定的適宜黃淮海區域種植推廣的玉米新品種展示區、適宜黃淮海區域種植的青貯玉米新品種展示區、適宜機收的優良玉米新品種展示區、種衣劑試驗區等10個展示區。
來自順鑫大眾種業、豫玉種業、寶景種業、金苑種業、億佳和種業、富吉泰種業、喜多收種業等眾多種企以及拜耳、先正達、北農(海利)等種衣劑企業的一大批品種和產品在地展會上驚艷亮相。
戴景瑞院士、陳偉程教授、程相文研究員、堵純信研究員等專家,不顧天氣炎熱,穿梭于試驗田間,對參展的玉米新品種一一進行了現場品鑒和點評。
戴院士認為,參展的這些品種從外觀來看,都挺不錯,無論從株高、株型還是通風透光性上,都有自己的突出特點,這些品種普遍抗病性較好,且各有特色,在黃淮海應該很有市場前途。
在前一天舉行的高峰論壇上,戴景瑞院士、趙久然研究員等國內權威的專家,站在專業的角度,為我們的玉米種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與會的各位專家也從玉米良種攻關與黃淮海機收品種研究進展、地埋式伸縮噴灌系統在玉米種植中優勢、黃淮海玉米區高產栽培理論研究及生產現狀分析、黃淮海夏玉米病蟲害發生現狀及應對方法、對我國種業發展的思考與建議等角度談了我國種業特別是玉米種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應對的方法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協辦贊助單位代表先正達(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北農(海利)涿州種衣劑有限公司代表也在論壇上做了推廣發言。
經過多年的打造,黃淮海玉米新品種地展博覽會已逐漸成了種業界的一大盛會,更成了河南種業的新名片。
本屆地展博覽會的成功舉辦,架起了專家和企業的橋梁,連接了品種與推廣的紐帶,構建了科研與生產的渠道,更多的新品種有了展示的平臺,更多的育種家有了與企業合作的機會,更多的企業了解了品種信息。通過地展會這個平臺,新品種源源不斷,科研成果層出不窮,必將為黃淮海乃至全國的種業發展和糧食生產作出更大貢獻。
種業商務網 吳建軍 董偉|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