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河北、陜西、山西、江蘇、安徽、山東、河南七省種子管理站代表,小麥玉米雙機收實驗承擔單位和品種參試單位代表,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玉米專業委員會部分委員,國家黃淮海夏玉米品種試驗及小麥雙機收試驗主持人,以及著名育種家陳偉程教授、程相文研究員、鄭天存研究員、趙久然研究員等專家現場觀摩了小麥玉米籽粒雙機收模式試驗及玉米籽粒機收。
全國農技中心品種區域試驗處處長張毅在現場會上指出,黃淮海是我國是小麥、玉米的優勢產區,該區小麥、玉米一年兩熟輪作種植,合理安排茬口, 實現本區域小麥、玉米雙機收籽粒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業效益和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大意義。目前,黃淮海地區小麥已實現機收籽粒,但玉米仍以人工收獲或機械收穗為主,缺少適宜的小麥、玉米品種是阻礙實現籽粒雙機收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
據了解,為滿足生產需求,全國農技中心從2016年開始,先行在河南開展小麥、玉米籽粒雙機收模式試驗,在總結2016年、2017年試驗的基礎上,2018年繼續進行,以篩選適宜的小麥、玉米品種,探討研究在黃淮海區小麥、玉米籽粒雙機收品種、耕作制度、機械參數等技術指標,為黃淮海區實現大面積玉米機收籽粒和小麥玉米輪作全程機械化提供依據。
河南省種子管理站站長馬運糧認為,“一年兩熟”模式是河南乃至整個黃淮海地區主要耕作模式,如何解決好茬口問題,如何提高機械化程度,這是關系到種植模式轉變、種植效益提高的大事,全國農技中心開展的小麥玉米籽粒雙機收模式試驗對河南乃至黃淮海的農業生產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河南豐德康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天存向與會介紹了田間試驗的相關情況。他說,田間參試的玉米品種在生產過程中遇到連續高溫干旱,生長中后期又遇到兩次6-8級大風,灌漿中前期沒有出現倒伏現象,生理成熟后,站稈能力強,只有1/3左右的品種有零星倒伏,整個生育期,澆了5水,總體表現還是很好的。
隨后,張毅處長宣布機收正式開始,相關專家開始進行機收性狀測試,參試品種在現場實收實打實檢驗。
在室內研討會上,河南省種子管理站種子管理站副站長周繼澤宣布了2018年機收的各項數據。
黃淮海小麥玉米雙籽粒機收模式試驗主持人、河南省種子管理站鄧士政博士就 2016年—2018年試驗結果,分別從生育期狀況、品種抗倒性、收獲時含水量、破碎率、產量結果做了詳細講解,對黃淮海小麥玉米雙機收籽粒模式試驗進行了總結。
陳偉程、程相文、鄭天存、康廣華、李玉玲、唐保軍等專家以及各省種子管理站代表,中國國際、天宇先鋒、富吉泰種業、豐德康種業、創世紀種業等企業代表進行了討論發言。
黃淮海地區小麥玉米雙機收籽粒試驗,是針對該區域冬小麥、夏玉米一年兩熟的耕作制度,為提高該地區糧食生產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提出的栽培管理措施。在農業農村部的指導下,良種良法配套,農技農機結合,全力推進小麥玉米雙機收籽粒,是保障我國糧食產量、質量、安全大局的方向,必將會促進黃淮海乃至我國糧食生產能力的全面提升。
種業商務網董偉 吳建軍|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