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wu)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wu)中(zhong)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tui)廣(guang)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要聞 » 正文

登海種業董事長李登海:關鍵是要真下決心付諸行動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1-08-22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289
 

來源:農民日報

    李登海,山東萊州市人,第八屆至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八、九屆全國人大常委,第十、十一屆全國人大農委委員,中共十四大、十七大代表。現任山東登海種業董事長、國家玉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主任,被譽為“緊湊型雜交玉米之父”。自1972年高產攻關以來,李登海創新育種獲得38項植物新品種權和11項專利,主持選育的緊湊型玉米雜交種有50個通過國家或省級審定。

    李登海先后承擔國家、省部級課題41項,獲得國家和省部級重大科技成果獎13項,2005年被亞太種苗協會授予中國玉米產業重大貢獻獎,2009年被評為全國“雙百”英模。

    在中國種業界,李登海的名頭很響,甚至有“南袁(袁隆平)北李”之稱。想聽聽這位從農村青年成長為農業科學家繼而是上市種業公司董事長對貫徹落實《意見》的宏論,記者專程到美麗如畫的萊州灣,在他的玉米研究所采訪了他。他深有感觸地說,貫徹《意見》精神,關鍵是要付諸行動。

    一個難字,道出種業人的幾多艱辛

    記者:在中國種業界,您是第一個發現了平展型玉米的產量極限,第一個選育出畝產超1500斤的緊湊型雜交玉米新品種“掖單2號”,第一個選育出畝產超2000斤的緊湊、大穗型高產新品種“掖單13號”,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一個選育出畝產超1100~1400公斤的超級玉米新品種。39年的溝溝坎坎,您最深的感悟是什么?

    李登海:我感覺在中國做種業太難!從科研育種方面看,有四難:首先是知識產權保護標準過低,新品種得不到應有的保護,我們在創新,人家接過去改良,我們花多年精力財力搞出來的東西,人家不費吹灰之力稍加改動就成了他自己的“新品種”。其次是高產性品種進入市場難,缺少超高產的品種審定入選的渠道;高產水稻可以審定為“超級水稻”,超高產玉米也應審定為“超級玉米”。第三是科研單位研發目標至少不完全是從市場競爭力方面去考慮,難有突破性好品種。第四是科研投入成本日益加大,維持較高的創新團隊難度加大。在生產基地的建設方面也有四難:基地種植安排難,落實更難;千家萬戶分散種植管理難;隔離生產難和種子收購控制難。在種子加工方面有四難:資金難,一個7萬畝的種植基地需投入2.5億購買烘干設備;進設備難,一些先進的部件需要進口,像風機、溫控、脫粒等設備;辦手續難;加工廠做大后社會風險大,多方伸手索要贊助,致使種業健康持續發展難。在銷售方面還有兩難:市場競爭環境公平難和推廣銷售難,廣告滿天飛,社會上品種多雜亂,則讓人難辨好壞,好品種推廣難。

    記者:您一口氣說了這么多難,但這么多年您一直在這個行業里堅守著,而且把企業越做越大,成為行業的領跑者,是什么東西支撐著您?

    李登海:性格決定命運吧!我喜歡去挑戰一些事情,并在其中享受快樂。育種難,但看到自己選育的品種大面積得到推廣,成千上萬農戶因此喜獲豐收,心里甜甜的!我是育種人出身,從20歲剛出頭邁進這一行,幾十年從沒有停止過科研腳步,更沒有想到過放棄和離開。因為我心中清楚,自主研發對一個種業企業的重要性,科技創新是種企生存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這么多年來,我們公司對科研的投入不斷加大,去年投入1800萬元,今年會更多。我們研發高產玉米新品種因產量高得到農戶的普遍認同,在黃淮地區加速推廣,并已成為山東高產創建主選品種,展示著很好的發展前景。看到這些,我們面對那些個“難”字就有了去戰勝的動力和決心了。

    提升自己,熱情擁抱種業發展的春天

    記者:與杜邦先鋒合作,開啟登海種業乃至中國種業一個全新的發展時代。在獲得共同發展的同時,登海種業還收獲了其他什么?

    李登海:杜邦先鋒的確是一家全心全意想搞好種業的企業。他們創立的一心一意為客戶服務的理念、嚴謹的科學管理、良好的運行機制,使我們看到了作為一個種業企業應該學習和努力的方向。他們在研發上舍得投入,團隊作戰的優勢明顯;種子生產、加工質量牢牢把關;推廣服務獨到細致讓人折服。我們之間的合作接洽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開始了,經歷了7年談判,當時我們登海的玉米品種在全國推廣占到1/3左右的份額,面對眾多的外資投資者,我們之所以最終選擇杜邦先鋒,是因為當時在全美,先鋒是玉米最強的。先鋒公司的玉米品種面積也占美國的1/3。我們可謂是強強聯合。事實證明了我們的選擇是非常正確的。10多年來,合資公司為國家增產糧食90億斤,農民增收了,科技也得到長足進步。

    記者: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在種業界贏得一片叫好聲,許多人認為是種業春天來到了。您是怎樣看的?

    李登海:當然是我們種業發展的春天到了。我們的國家真正認識到了種子企業在中國糧食安全問題上地位的重要性。而且不光是認識到位,還出臺了大量的政策及保障性措施,動真格地支持種業發展。這對我們種業企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機遇是為我們加快種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和良好環境,前面說的那些個“難”字會被一一解決;最大的挑戰還是自己,看你如何確定好未來種業發展的正確道路。

    記者:就登海種業來說,您打算怎樣做?

    李登海:必須運用現代種業理念管理企業。既要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種業的經營理念,又要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以長遠的眼光,來確定我們公司健康可持續發展規劃。重點是建立健全四支隊伍,包括管理、研發、生產加工及推廣營銷服務隊伍。加速開展適應不同生態區的新品種研發,開辟不同生態區的種子市場。進一步建設西北、西南、海南育種制種基地。把雜交玉米作為主體的發展戰略,力爭建設成高成長性的現代種業企業。

    農民日報 記者 肖力偉 宋遜風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