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曉霞 ] 來源: 大河網-河南日報
內黃縣城關鎮常小汪村村北一望無際的西瓜地里,瓜農們正在收獲已成熟的西瓜。
“今年西瓜能收入15萬元,套種的花生能收入5萬元,再加上秋延豆角1萬多元,俺這40畝沙窩地一年下來又是20萬元呢!”村民賈志永一邊采摘西瓜一邊自豪地說。
“呵呵,這樣一算,5年你就成百萬富翁了!”一旁正在裝車的賈艷軍風趣地說。
看得出來,面對又一季的豐收,瓜農們個個心里甜絲絲的。
常小汪村地處黃河故道,號稱內黃縣的“東沙窩”。過去,全村5400畝地中耕地只有800畝。近幾年,國家沙荒地開發整理項目在該村實施,全村4600畝“荒地沙丘”被推平,打機井42眼,修通平整田間路,沿路栽樹50萬株。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變成了地成方、林成網、水電設施一應俱全的水澆田。
在土地整理后的第一年,村民常富廷受日光溫室大棚反季節種植的啟發,搭起了4畝拱棚,種了一茬早春西瓜,結果在6月份較露地西瓜提前20天上市,4畝西瓜收入了1.5萬元。同時,他又在西瓜地里套種了地膜花生,4畝花生又收入1萬元。這在全村成了熱點新聞,村民紛紛效仿。鎮里派技術員來指導,村里逐漸形成了瓜、油、菜種植模式,村民們戲稱為“瓜油菜三茬倒,沙窩抱出金元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