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印發《甘肅省種子協會第六屆理事會第四次理事會議紀要》的通知
甘種協[2011]03號
各理事單位及市(州)種子協會:
省種子協會于2011年1月14日在蘭州召開了第六屆理事會第四次理事會議。現將會議紀要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貫徹落實。
附件:甘肅省種子協會第六屆理事會第四次理事會議紀要
二0一一年一月二十六日
甘肅省種子協會第六屆理事會第四次理事會議紀要
為了總結六屆三次理事會議以來的主要工作,研究2011年工作重點,按照《甘肅省種子協會章程》有關規定,省種子協會于2011年1月14日在蘭州召開了第六屆理事會第四次理事會議,共有66名理事參加了會議,省農牧廳農村經營管理處派員到會指導。常宏理事長代表第六屆理事會作了工作報告,會議審議通過了2011年協會重點工作及協會職務變更和增補議案,傳達了《甘肅省農牧廳關于規范農作物種子生產合同的通知》,表彰了 2009-2010年度“甘肅省誠信種子企業”及“發展中的甘肅種業”論文競賽獲獎人員,舉行了“甘肅省誠信種子企業”授牌儀式,并就目前玉米制種中 “包產值”問題進行討論和研究,簽署了《甘肅省玉米種子安全生產聯盟公約》,形成玉米制種行業自律和制約機制。現將主要內容紀要如下:
一、2010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加強規劃調研,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一是制定種業發展規劃。針對我省種業發展現狀和趨勢,在省政府批轉的《甘肅省種業發展規劃(2008年-2012年)》的基礎上,深入基層細致調研,制定了《甘肅省種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經過多次進行論證和完善后上報省發改委。同時,先后兩次被農業部邀請參與制定《全國種子工程建設十二五規劃》,將我省種業發展思路和建議貫穿于規劃中,為宣傳甘肅種業和爭取國家扶持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是協助農業部和財政部完成種子產業發展調研。為了解決國家級雜交玉米制種基地項目建設內容和運行機制等問題,農業部、財政部聯合調研組到我省進行了基地建設調研,聽取了關于全省雜交玉米種子基地建設情況匯報及關于扶持品種研發、加強基地建設、促進產業發展等方面的意見措施和政策建議,形成了國家級良繁基地向優勢區集中的共識,明確了玉米制種基地建設內容及運行機制,為我省爭取國家十二五種子工程項目奠定了基礎。三是開展全省種子生產基地建設調研。受農業部委托,開展加強種子生產基地建設、促進種業持續發展問題調研,掌握了種子生產基地和企業現狀、分析了目前種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具體思路和措施,為有關部門制定種業扶持政策提高了很好的參考。四是開展植物新品種知識產權保護戰略研究。根據全省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要求,開展了新品種知識產權保護戰略調查和研究,編制了《甘肅省農業植物新品種知識產權保護戰略研究報告》,提出了我省新品種保護工作目標和思路,為進一步加強新品種保護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做好種業服務,提高行業服務水平
一是強化種業信息交流。2010年以來,積極利用甘肅種業信息網絡平臺,做好種業信息的發布和交流,共發布種業要聞、熱點信息、政務公開等信息1100多條,在《農民日報》、《甘肅農民報》等新聞報紙發表種業宣傳報道10余篇,對宣傳我省種業發展取得的成效、經驗及協會工作起到了積極作用。并組織開展了春寒及沙塵暴等自然災害對玉米制種影響調查,向國家及時反映了我省的農作物受災情況,為政府開展救災工作提供了幫助。二是開展技術人員培訓。為了全面提高種子企業技術人素質,先后聯合省種子管理總站,舉辦種子加工、貯藏、生產、檢驗等技術人員培訓和考核4期,培訓技術人員1189人(次),對考核合格的技術人員以省農牧廳文件頒發了資格證書,提高了技術人員業務水平,加強了種業隊伍建設。三是加強宏觀指導。為了防止玉米制種產能過剩,年初對各地玉米種子生產規模進行了摸底調查,發現玉米制種規模有超過180萬畝的勢頭,針對這種生產過熱問題,及時由省種子管理總站下發了《緊急通知》,分析了玉米種子供求形勢,提出了控制玉米種子生產規模的具體要求和措施,并在新華網、農民日報、農資導報等十多家媒體進行了廣泛宣傳。各市、縣種子管理部門及種子企業高度重視,分頭積極采取行動,將玉米制種面積控制在142萬畝,對確保制種企業效益和促進農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四是配合做好種子法相關法規、規章的修訂工作。根據我省種業發展實際情況和市場檢查、種業調研、專題座談等工作中發現的《種子法》及其配套規章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各地反映《種子法》修訂意見和建議,向農業部提出了二十一條修改意見和建議,為修改《種子法》及其配套規章做了準備工作。同時,多次受農業部邀請參與《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等3個部門規章的討論和修訂,發揮了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
(三)加強產業交流,開闊會員單位視野
一是組織參加交易會。組織會員單位參加了由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和中國種子協會舉辦的第八屆全國種子雙交會,宣傳了我省種業工作,學習了全國大型種子企業經驗,為新品種引進、產業交流等提供了平臺。二是組織參加產權聯盟。 為貫徹實施《農業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增強核心競爭力,根據農業部科教司推進成立中國種業知識產權聯盟的要求,倡議和組織部分有品種權的會員單位參加了中國知識產權聯盟,對種業知識產權信息共享、維權協助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三是組織種業考察。根據中國種子協會的要求,向部分會員單位轉發了“關于赴以色列種業發展趨勢考察的通知”,組織開展了種業發展考察工作。
(四)強化組織建設,促進協會發展
一是發展新會員。為了加強協會的組織建設,在全省種子企業中開展了發展新會員工作,有28個種子企業申請入會。二是開展了《發展中的甘肅種業》論文競賽活動。為了探索新形勢下種業發展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進一步推動種子工作,在會員單位中開展了《發展中的甘肅種業》論文競賽活動。經會員單位踴躍參加、協會初評、專家評審、網站公示等程序,評選出優秀論文一等獎3篇、優秀論文二等獎5篇、優秀論文三等獎7篇,提出了許多新觀點和好建議,對促進種子工作和推動種業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五)加強行業自律,維護正常的種子市場秩序
一是推動誠信建設。 為強化行業自律,營造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提高種子質量和誠信服務水平,由省種子協會在全省開展了“2009-2010年度甘肅省誠信種子企業”評選活動,制定下發了評選辦法,通過自原申報、市級審查、省級評審、網站公示等程序,共評選誠信種子企業17個進行授牌表彰。通過誠信企業評選和信用等級評估,推動了我省種業誠信建設。二是協調解決基地落實糾紛。針對年初出現的撬、搶玉米種子基地,擾亂種子生產秩序等情況,由理事長帶隊組成檢查組,分別對酒泉、張掖、金昌、武威四市基地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現場辦公,現場協調解決基地落實糾紛,制定了種子生產企業行業公約,出臺了制約措施,大幅度減輕了搶撬種子基地現象,切實維護了種子生產基地生產秩序。三是積極開展品種維權。下發了保護品種生產經營維權通知,在甘肅農民報上發布浚單20、沈單16授權品種的維權公告,在全省開展了保護品種維權工作。由省農牧廳對取得冀玉10號生產許可證后該品種獲新品種權,但未取得品種權人書面同意的企業冀玉10號生產許可證進行了撤銷處理,保護了品種權人的利益。
二、審議通過2011年重點工作
(一)抓好調查研究,發揮協會社會作用
針對目前玉米種子產業面臨的“外資種業對河西基地形成合圍之勢、傳統的“公司+農戶”的制種模式已不適應種業發展、種子企業準入門檻提高后大部分種子企業達不到生產經營條件影響種子生產安全和常規種供安全”等核心問題,開展促進種業做大做強的專題調研,探索利用土地流轉建立穩定種子生產基地的模式和措施,研究做大做強民族種業的思路和對策。
(二)協助做好資質重新審查,推動企業做大做強
針對新修訂的《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管理辦法》大幅提高種子企業資質條件的問題,做好新舊辦法執行的過渡工作,引導企業加大固定資產投入,建立現代化種子加工中心,確保種子生產數量和質量安全。
(三)抓好行業服務,擴大行業知名度
辦好《甘肅種業信息網》,強化種業信息交流,為廣大會員提供有效、周到的信息服務。擴大種業信息員隊伍,增加種業信息量,加大對會員單位的宣傳力度。
(四)做好種業考察,開闊會員視野
組織會員單位參加、參展有關種子交易會,提供產品、技術展示平臺。組織會員單位圍繞新品種引進、選育和種子貿易到省外、國外進行種子產業考察,引進種質資源和管理理念。通過參展、參會和考察活動,做到互相學習、互相交流,以達到增長見識、擴大視野、開闊思路的目的。
(五)繼續強化組織建設,提高服務水平
繼續把組織建設作為協會提高服務能力的工作重點,努力吸收更多的大中型企業及科研單位加入到協會中來,擴大協會會員在行業中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增強其代表性。繼續加強同廣大會員單位的緊密聯系,加強與企業的交流溝通,建立完善的會員資料檔案。
(六)反映會員需求,解決基地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緊緊圍繞會員單位需求有效開展工作,及時準確地向省上有關部門反映會員單位的需求,積極協調解決個別地方基地管理中存在的爭搶基地、搶購套購種子等突出問題,維護會員的權益,優化種業發展環境,防止玉米制種基地轉移。引導企業開展利用土地流轉建立現代種業基地的試點工作,總結和提出土地流轉建立基地的模式和思路,逐步解決傳統的“公司+農戶”種子生產模式出現的搶、套購種子及農戶私留種子等問題。
(七)做好誠信記錄,加強行業自律
貫徹落實《甘肅省農牧廳關于規范農作物種子生產合同的通知》(甘農牧法〔2010〕445號)精神,加強《甘肅省農作物種子生產示范合同》落實情況的督促和檢查,研究制定解決玉米制種中“包產值”現象的措施和辦法,按照《甘肅省玉米種子安全生產聯盟公約》的承諾,做好種子企業誠信記錄,定期向社會公開。各企業要嚴格遵守公約承諾,依法從事種子生產、經營活動,并對違法違規和不履行公約承諾的行為及時向省種子協會及所在地種子管理機構舉報。
(八)做好知識產權保護,促進種子產業發展
引導會員單位積極參加農業部推進成立的“中國種業知識產權聯盟”,實現知識產權領域信息共享,推動種業行業的“科企”協作和融合,發揮知識產權對種業發展的促進作用。配合種子管理部門積極開展新品種維權工作,保護品種權人合法權益。
三、審議通過副理事長、理事變更和增補議案
(一)變更議案:副理事長陳明變更為馬忠明,副理事長武太忠變更為王建現;理事趙國文變更為劉興斌,理事劉樹雄變更為張杰。
(二)增補議案:增補常務理事張積云、賈天榮;增補理事劉榮清、薛興明、徐博鴻、袁 森、林東泉;
增補團體會員酒泉欣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酒泉夏禾種業有限責任公司、酒泉市德富種業有限責任公司、金塔縣金苗種業有限公司、金塔縣金士頓棉花種業有限公司、張掖市天地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張掖市華裕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張掖德光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張掖市富凱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張掖市科德種子有限責任公司、張掖市甘宇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武威市武科種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武威興盛種業有限公司、甘肅黃羊河集團種業有限責任公司、武威市搏盛種業有限責任公司、民勤縣祥農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景泰縣良豐農業有限公司、祁連山淀粉工貿有限公司薯業分公司、永靖縣金大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甘肅科隆農業有限責任公司、天水市科豐農業技術發展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