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6月3日,濟源市的小麥開始收割。當地農機部門組織800余臺大型聯合收割機投入“三夏”作業,加快了小麥搶收進度。苗秋鬧趙雪 攝
本報訊(記者田宜龍)記者從省農業廳獲悉,截至6月3日17時,全省已收割小麥516萬畝,其中,信陽為260萬畝,收割面積過半。南陽已收割196萬畝,駐馬店收割55萬畝,平頂山、鄭州等地也開始零星收割。
據了解,今年全省組織400萬臺以上農業機械投入“三夏”生產,主力機械聯合收割機確保在13萬臺以上,其中,引進省外機車2萬臺左右,確保小麥機收率穩定在95%左右。全省設立農機跨區作業接待服務站400個,對流動跨區機車開展服務。省農機局與省交通廳聯合,為聯合收割機、指揮車、服務車構建綠色通道,發證8.5萬張。
省農業廳有關負責人說,受冬春低溫影響,今年我省各地小麥生育期偏晚,收割期普遍比去年推遲7至10天。各地要抓住有利天氣時機,積極組織農業機械,及時收割成熟小麥,爭取顆粒歸倉。
“種糧大戶”細說增收賬
記者程道杰張 靖 6月3日,沈丘縣付井鎮馬堂村。58歲的種糧大戶曹金花看著自家豐收在望的500余畝小麥,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扳著指頭給記者算了一筆增收賬。
最大的一筆賬就是種什么。通過土地流轉曹金花承包了509畝地。由于她家是連片種植,具備良種繁育的條件,所以承包的地今年全部種的是種子糧,有眾麥1號和新農979兩個品種。種子田每畝比種普通小麥要多收100多斤,價格比普通小麥每斤高出兩毛多,算下來每畝可以增收300多元,500畝就是15萬元。
種莊稼少不了要耕種。因為是規模種植,曹金花咬牙購齊了全套的耕種機器。用她自己的話說,種莊稼的設備,她家連一根鐵釘都不少。她說,按目前的行情,如果請人耕地,每畝最少需要50元錢,而用自己家的機器,一畝地20元錢就夠了。再加上收割、除草等,每年差不多可以節省4萬多元。
施肥也是種地投入的大頭。由于種地多,大批量購買肥料就可以享受批發優惠。一般情況下,一噸復合肥的批發價比零售價可以便宜200元左右,500余畝地一年需要50多噸化肥,僅此一項又可以節省1萬多元。
此外,購買種子、農藥等,她也都可以從批發與零售的差價中獲得收益。
秸稈也可以變錢。曹金花準備購買一臺收割兼打捆的一體機,把秸稈收集起來出售,按目前的收購價每斤秸稈0.13元,這一項又可以為她換回3.5萬元。
這樣算來,增產可以增收,節約成本也可以增收,曹金花確確實實嘗到了規模種植的甜頭。她充滿豪情地對記者說:“到65歲的時候,我這大戶要爭取種上千把畝地……”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