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ying)光臨(lin)種(zhong)業商(shang)務網(wang) | |
商務中心
商(shang)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bu)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要聞 » 正文

甘肅省實施“1346”舉措 種子管理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0-01-19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476
 

  2009年,按照全省種子工作總體安排部署,種子管理突出重點抓創新,強化措施抓落實,制定了一個規劃,完善了三個體系,強化了四個管理,加強了六項服務,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制定種業規劃,指導種業發展

  規劃是一個產業科學發展的指路燈,是促進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性文件。為了做大做強我省種子產業,根據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省農牧廳的安排,2009年省上在充分調研和多次論證的基礎上,按照民本理念、區域理念、產業理念和生態理念,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立足全省農業“十一五”規劃的實現,針對當前我省種業發展現狀和趨勢,制定了《年甘肅省種業發展規劃(2008年-2012)》,2009年7月,該規劃經省人民政府同意在全省以甘政辦發〔2009〕115號文進行了批轉,開始進入實施階段。同時,省站還通過牽頭并參與了《全國種子工程規劃》、《全國種子生產優勢區域布局與建設規劃》和全國《南繁發展規劃》的制定,提出了全國兩雜制種向優勢區域集中的觀點,為國家制訂新一論種子工程規劃提供了借鑒,也為我省爭取更多的種子工程項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種業發展規劃的制定、發布和實施,對發揮我省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進一步優化種子產業布局,促進種子產業協調健康發展將起到重要指導作用。

  (二)完善三個體系,夯實發展基礎

  1、完善種業支撐體系,促進種業健康發展。一是積極建立健全馬鈴薯脫毒種薯擴繁體系,全面實施馬鈴薯增產增收項目。2009年,省上先后制定下發了全省馬鈴薯脫毒一、二級種薯擴繁補貼、馬鈴薯脫毒種薯貯藏庫建設等6個子項目的實施方案,制定提出了項目管理及檢查驗收考評辦法。4月初,組成4個督查組,對全省16家原種生產企業,32個一級種薯擴繁補貼項目縣(區)逐一進行了檢查督導,對各項目承擔單位物資準備、地塊預留、原種購置、資金到位及一級種薯收購、貯藏等情況進行了認真檢查。8月份在市、縣全面檢查驗收的基礎上,抽調10個市(州)的種子站站長,交叉組成3個檢查驗收組,采用GPS定位測量技術,對16家原種生產企業承擔建設的原種生產網棚逐個進行了數量統計,面積測量和現場測產,全面對項目實施完成情況進行了檢查驗收。檢查結束后在蘭州召開了座談會,分析了項目實施存在的不足和問題,提出了整改要求和措施。對進展緩慢,實施不力的單位進行了督促,對個別完成任務較差的單位取消和縮減了項目資金,并將檢查驗收結果向省農牧廳和財政廳進行了上報,在全省進行了通報,有力促進了項目進度和質量。通過這些項目和工作的開展,我省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體系進一步建立健全,全省馬鈴薯脫毒種薯的生產擴繁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2009年全省累計建成原種生產網棚面積1.25萬畝,高山隔離原種生產基地4653畝,生產原種3440多萬公斤,一、二級種薯擴繁生產基地64萬畝,生產一、二級種薯7.78億公斤,為實現到2011年全省1000萬畝馬鈴薯生產脫毒種薯全覆蓋、增產30%以上、總產達到1500萬噸的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二是積極申報和爭取種業扶持項目,夯實發展基礎。2009年省上共向農業部篩選上報種子工程項目23個,通過積極匯報和爭取,農業部批復立項6個種子工程項目。向省財政和農業部上報了“優質加工型馬鈴薯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推廣”等3個省級財政項目、2010年度農業部財政項目及 “甘肅省2010年農技推廣與體系建設(種子工程)項目” 4個。各地種子管理機構通過積極申報,爭取農業綜合開發、新品種示范推廣、科技扶貧等項目11個,為推動種業發展、提高種業抗風險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三是狠抓在建種子工程項目的督查和管理,促進項目的順利實施和完成。2009年,全省先后完成了“甘肅省旱作優質小麥良種繁育基地、甘肅優質雜糧雜豆良種繁育基地、天水市、慶陽市農作物種子質量檢測中心、天水市冬小麥品種改良分中心等5個種子工程項目的建設任務,并通過了省農牧廳組織的全面驗收。同時,省上在征求14個已建種子工程項目建設單位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 “全省種子工程項目儀器設備采購方案”,擬定了6個種子工程項目儀器設備采購參數,并開展了部分在建種子工程項目的督查和實施情況階段性工作總結,加快了項目建設進度。

  2、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強化種子經營管理。為了規范種子委托經營和專門經營包裝種子行為,2009年省站制定提出了《甘肅省農作物種子經營門店管理辦法》,通過專題討論、網絡征集、市場調研等方式5次征求基層種子管理部門、有關種子企業、種子經營戶和有關農戶代表的意見,3次邀請相關專家和省政府法制辦領導進行論證修改,于2009年11月27日經廳務會議審議通過,經省政府法制辦備案后,以甘農牧農〔2009〕406號文件發布實施。該辦法的發布實施,對解決種子經營門店管理難度大、委托經營不規范、種子經營從業人員法制觀念淡薄、監管部門無章可循等問題提供了保障和依據,對拓展縣級種子管理機構職能,加強非主要農作物種子管理,促進全省種子經營市場的規范化和科學化管理,防止假劣種子流入市場,確保農業生產用種安全,保護農民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地根據辦法要求,積極采取措施,認真貫徹落實,開展了種子經營門店登記備案,加強了委托經營和專門經營不再分裝種子的管理。武威市向各縣(區)轉發了《甘肅省農作物種子經營門店管理辦法》,要求全市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做好委托經營管理工作。

  3、完善質量檢測體系,提高檢測服務水平。一是加強部省級種子質量檢測機構建設。通過提升檢測能力,完善檢測設備,規范管理制度,加強了省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和農業部玉米種子質量檢測中心建設,使省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檢測中心通過了農業部機構考核,農業部玉米種子質量檢測中心通過了農業部機構認可和國家計量認證復評審。二是強化種子檢驗機構考核。按照農業部要求,召開專題會議,安排部署了全省市縣級種子檢驗機構的考核工作,組織市、縣種子管理站(局)長進行了機構考核前的培訓。蘭州市種子質量監督檢驗站、張掖市種子質量檢測中心等3個檢驗機構參加了農業部統一組織的檢驗室能力驗證。三是加強種子檢驗員隊伍建設。完成了全省種子管理機構種子檢驗員專業知識考試和操作技能考評,有72名通過了資格審查和考核。目前全省共有持證種子管理機構種子檢驗員187人,為加強種子質量監管提供了人員保障。各地也積極采取多種措施,加強檢驗隊伍建設,提高種子檢驗機構檢測服務水平。蘭州市創新種子檢驗隊伍培訓方式,在全市開展了種子檢驗員操作技能比武大賽,通過筆試和操作能力競賽,高了種子檢驗員業務水平和操作技能。

  (三)強化四個管理,規范種子市場

  1、加強品種管理,確保品種種植安全。一是完成了新品種審定和認定。籌備和召開了第24次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會議,審定主要農作物新品種44個,認定登記非主要農作物新品種 91個,停止推廣不宜在生產上繼續使用的農作物品種100個,分別以省農牧廳文件進行了通告。二是落實了品種試驗任務。落實國家級農作物品種試驗試點104個、參試品種539個,新品種展示點5個、展示品種34個,示范品種3個、示范面積1400畝;落實省級試驗農作物的品種試驗試點196個、參試品種365個,為新品種審定提供了可靠依據。三是加強了區試樣品管理。實行了玉米區試樣品雙編碼制,確保了品種評價的科學性、真實性和公正性;建立了省級區試品種的標準樣品保存制度,征集了10個玉米品種標準樣品,并探索性地開始開展了省級玉米區試品種的DNA指紋鑒定工作,為處理品種權案件提供鑒定依據。四是完成了農業部赴西北品種試驗考察工作。農業部第二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全體委員對我省武威、張掖、酒泉國家新品種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國家西北玉米品種試驗和新品種展示示范田、標準化玉米制種基地和現代化種子加工中心進行了考察,并得到了高度評價。通過這次考察,全面展示了我省區試工作和科研育種工作的水平,吸收和借鑒了全國同行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對提高我省品種區域試驗質量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2、強化市場監管,規范生產經營秩序。一是嚴格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審查。按照《甘肅省農牧廳關于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辦理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強化對初次辦證企業現場審查制度,嚴把種子市場準入關。省、市兩級共辦理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220份,其中許可證注明項目變更59份,新辦或到期換證161份,審核進出口種子12批。并對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的辦理結果分季度在甘肅種業信息網公開4批,接受公眾查詢和社會監督。及時為行政、司法等部門提供種子生產經營許可信息查詢。為外省農業、工商、司法、公安等部門回復有關種子生產經營許可協查函10件。二是開展市級發證種子企業清理整頓。針對市級發證企業生產經營秩序較為混亂的狀況,在全省開展了市級發證企業清理整頓工作,對有名無實、無證生產、超范圍生產等行為進行了全面清理。共清理市級發證種子企業275家,其中種子生產企業184家,種子經營企業230家,查處違法生產經營行為2起,進一步規范了市級發證企業生產經營行為,摸清了市級發證企業基本情況。三是強化種子市場監管。以農業部“關于保障春耕生產用種,加強市場管理專項活動”為切入點,以我省開展放心農資下鄉專題活動為抓手,在全省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春秋兩季種子專項治理行動。完成了對我省種子市場的專項檢查,組織執法人員對白銀、武威及張掖的春季種子市場進行了抽查,開展了以馬鈴薯種薯包裝、標簽和經營檔案檢查為主要內容的全省馬鈴薯種薯市場檢查,對種薯生產企業按照標簽認定程序進行了規范。協助農業部完成了對我省種子市場的專項檢查,共檢查種子經營門點40個,標簽84個,品種40個,經營檔案100份,抽取6類農作物種子樣品60份,完成了全部樣品的室內檢驗工作。各市縣也成立了聯合檢查組,采取上下聯動、點面結合的方式開展了種子市場專項治理。蘭州市開展了異地交叉檢查與執法活動,解決了人熟“拉不開情面”、“下不了實手”等諸多問題,不但為各縣區種子執法人員搭建了一個相互學習提高、交流借鑒的良好平臺,而且已成為全國部分種子、農藥等執法單位開展執法工作的有效模式。張掖市開展了種子加工企業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對33家種子加工企業用電、運輸、機械操作等安全內容進行了排查整治,對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了整改,使種子加工企業安全生產水平進一步提高。四是加大新品種維權力度。先后聯合北京德農種業等9家公司開展了鄭單958、豫玉22等12個玉米授權品種的維權,下發了12個授權品種種子的生產經營維權通知,在甘肅農民報分別發布了維權公告,并先后4次對河西侵權生產保護品種的行為進行了調查、取證和協調處理。市、縣種子管理機構在種子生產前,按照省上要求,向種子企業、基地鄉鎮和基地村發布生產企業資質公告,提示各種子企業加強自律,自覺遵守種子生產秩序,守法生產種子;提示基地村選擇有資質、守信用的企業生產種子,遵守生產合同。并積極配合省上協調處理侵權案件,不但規范了種子生產秩序,維護了品種權人合法權益,而且拓展了種子管理機構職能,增強了上下協調機制。通過維權工作的開展,探索出了品種權單位和行政管理部門聯合辦案的新機制,有效克服了品種權單位單打獨斗,沒有實際效果的尷尬局面。五是加強委托經營管理。針對委托經經營和經營包裝種子行為較為混亂的情況,通過建立種子經營市場監管示范點,總結提出了委托經營和經營包裝種子行為管理的經驗和措施,并向全省進行了推廣。各市、縣種子管理部門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強了委托經營管理。天水、隴南、金昌、武威等市對轄區種子經營戶和經營門店進行了登記備案,天水市還建立了“臺帳”管理制度,成縣對種子經營戶實行統一銷售發票,規范了種子經營行為。

  3、加強質量監督,確保種子質量安全。一是加強田間質量抽檢。在7月份取雜、取雄關鍵時期,在縣級種子管理機構全面檢查和市級種子管理機構抽檢的基礎上,由省、市、縣(區)三級種子管理站(局)組成四個聯合檢查組,重點對酒泉、張掖、武威、金昌、白銀等市的玉米制種田進行了花期抽檢。共檢查制種企業65家,137個制種基地,檢驗面積40萬畝,占全省制種田的31%。二是強化監督抽查。完成了對春季種子市場和良種補貼種子質量的監督抽查,檢驗樣品153份。同時,完成了農業部安排的跨省種子質量監督抽查任務,共抽取黑龍江省5家企業5份玉米種子樣品,完成了凈度、發芽率、水分三項指標的室內檢測工作。三是做好仲裁和委托檢驗。部級種子質量檢測中心完成仲裁、委托檢驗樣品253份,出具了檢驗報告,為處理種子糾紛提供了依據。市級種子管理機構所屬的檢驗機構完成委托檢驗樣品2600多份,及時掌握了種子質量狀況。四是加強了良種補貼項目用種質量管理。針對2009年小麥良種補貼項目全覆蓋且以“一卡通”的方式進行實施,項目的管理主要以種子質量管理為主的現狀,全省種子管理機構開展了小麥種子田后期田間管理工作,加強了種子收獲、加工和貯藏等關鍵時期質量管理,確保了良種補貼項目用種子質量。

  4、強化基地管理,確保基地穩定。一是全面貫徹落實《甘肅省玉米雜交種子生產基地認定辦法》。省上制作了種子生產基地認定證書,并利用相關媒體及技術人員培訓進行基地認定工作的宣傳,全面推動了全省雜交玉米種子生產基地認定工作。酒泉、張掖、武威、隴南、白銀等市根據省上要求,積極采取措施,開展了雜交玉米種子生產基地認定工作。酒泉市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了雜交玉米和蔬菜種子生產基地認定細則,細化了認定條件和認定程序,開展了玉米、蔬菜種子生產基地認定工作。目前全省已有156個雜交玉米和蔬菜種子生產基地通過了認定。二是開展種子生產基地專項整治。針對一些企業和不法商販搶購、套購種子,哄抬種子價格,擾亂種子生產市場的問題,在全省開展了種子生產基地專項整治,下發了緊急通知。市縣種子管理機構和種子企業聯合行動,設立了舉報電話,安排專人值班,進行巡回檢查,并與工商、公安部門協同作戰,嚴厲打擊搶購套購種子的行為,使種子搶購、套購及侵權生產行為得到了有效遏制。張掖和武威市成立了由農業(牧)局牽頭,以種子管理站和農業執法支隊為主,公安、工商等部門參與的種子生產專項整治督查小組,嚴厲打擊打擊無證生產、侵權生產和種子收購期間套購搶購種子行為。酒泉市開展了打擊搶購套購種子專項整治活動,成立了領導小組,印發了實施方案。肅州區成立了由區政府分管區長為組長,農牧局局長為副組長,公安、農牧、工商、監察、種子管理等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打擊搶購套購種子領導協調小組,從公安、工商、種子管理等部門抽調12人組成專項行動組,負責種子收購期間套購種子案件的查處,使打擊搶購套購種子工作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效,為全省打擊侵權生產經營和套購種子行為提供了經驗。金昌市建立了3個玉米種子生產示范點,并采取鮮穗收購、沙灘統一晾曬方式,避免了搶、套購種子事件的發生。

  (四)加強六項服務,助推種業發展

  1、加強種業調研和指導,服務種業發展。一是開展了種業發展調研。為了掌握我省持證種子企業后續監管和植物新品種權保護工作情況,探索加強種子企業后續監管和植物新品種權保護的長效機制,在全省開展了持證種子企業后續監管及植物新品種權保護工作調研。通過調研,起草制定和完善了持證種子企業后續監管制度和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對進一步加強持證種子企業監管和植物新品種保護工作提供了參考。各地也針對種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和存在的問題開展了種業發展全面調研和專題調研,共撰寫調研報告20多篇,為促進種業發展和領導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二是開展玉米產業與農民增收情況調研。按照省委劉書記指示,省種子管理總站配合省委農村辦赴張掖、武威市就我省玉米產業與農民增收情況進行了調研,在市、縣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種子管理機構和有關種子企業的大力協助下,調研組形成了“玉米制種是我省河西走廊農民群眾收入來源的穩定渠道之一”的共識,分析了我省玉米制種產業前景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做大做強我省種業的建議。調研報告得到了劉書記和澤巴足副省長肯定,并分別做了批示,要求相關市縣政府和有關部門認真研究,積極采納。三是開展了馬鈴薯產業發展調研。根據省委劉書記的指示,開展了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銷售及農民用種積極性和農民經濟承受能力等方面的調研,創造性的提出了發展馬鈴薯產業宜采用“脫毒種薯擴繁補貼及良種推廣補貼”兩步走的思路,以健全種薯質量檢測體系和種薯擴繁體系為且入點,降低脫毒種薯價格,使廣大農民用的、用的上真正的脫毒種薯。該思路得到省上領導的高度認可,批示在全省組織實施。四是開展了新品種知識產權保護戰略調研。省種子管理總站通過深入調研,分析了國內外及我省新品種知識產權保護現狀和趨勢,研究了新品種保護的未來需求,提出了我省新品種保護的戰略目標、發展思路和主要任務,完成了《甘肅省農業植物新品種知識產權保護戰略研究報告》,為我省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提供了參考。五是嚴格控制生產規模,提高宏觀指導能力。從2月份開始,省站定點定時定人開展了對各企業制種規模的動態調查分析。針對部分企業盲目擴生產規模,使玉米制種面積有可能超過180萬畝,出現產能過剩,企業和農戶潛在風險的問題,及時下發了“提高風險意識,嚴格控制制種規模,保障農民利益的緊急通知”, 并在新華網、農民日報、農資導報等十多家媒體進行了廣泛宣傳,引起了市、縣種子管理機構和種子企業的高度重視,并積極采取措施,認真貫徹落實通知精神。經過全省上下努力,使玉米制種面積穩定在了130萬畝,在7月8日召開的全國兩雜形勢分析會上,得到了農業部領導的高度贊揚,認為我省工作扎實,調控監管有力,對穩定全國種業市場起到了重要作用。

  2、加強信息服務,宣傳我省種業。一是發布種業信息。利用甘肅種業信息網絡平臺,及時發布種業要聞、熱點信息、行政通知、政策法規、政務公開等信息,促進了種業信息交流。各地也通過印發種業通報、種業簡報、種子快訊等簡報及開通種業信息網積極宣傳種子工作,如張掖市、甘南州、玉門市、民勤縣等種子管理站創辦了種業信息簡報,蘭州市開通了蘭州種子信息網。2009年以來,在甘肅種業信息網發布各類種業信息697條,各地印發種業簡報60多期,對我省種業發展起到推動和宣傳作用。二是做好種業信息直報。完成了全省種子管理機構專業統計、良繁統計、“兩雜”信息統計和12個“雜交玉米種子生產基地信息點”5次信息直報工作,開展了4期“兩雜”供需情況調查統計,啟動了全省“兩雜”信息網上直報系統,并為我省增取生產基地信息點3個、市場信息點5個、企業信息點3個、種子管理示范點1個,開創了我省種子信息工作新局面。

  3、強化技術培訓,加強種業隊伍建設。一是開展技術人員培訓考核。針對目前我省種子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專業技術人員缺乏等問題,組織舉辦了全省種子加工、貯藏、生產、檢驗、種子干燥設備、信息軟件及馬鈴薯脫毒種薯病毒檢測技術人員等培訓班7期,培訓技術人員660多人(次),對考核合格的技術人員頒發了資格證書,提高了種子企業技術人員業務水平,加強了種業隊伍建設,為我省種業發展提供了人員保障。截止目前,我省共有持證有效的種子企業技術人員2006名,其中專業種子生產技術人員586名、種子加工技術人員362名、種子貯藏技術人員369名、種子質量檢驗人員689名。二是加強種子科技和法律法規知識培訓。結合技術人員培訓,對種子技術人員進行了種子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知識的培訓。全省共舉辦種子科技和法律法規知識等內容的培訓班67期,培訓種子企業技術人員、種子經營從業人員5400多人(次),提高了種業隊伍的法律法規知識水平,增強了依法管理、依法生產、依法經營的意識。

  4、加強行業自律,維護企業和農民利益。一是制定行業自律公約。為了加強種子行業自律,維護公開、公平、合法的市場競爭,由省種子協會起草了《會員自律公約》,多次征求意見進行修改完善,經省種子協會第六屆理事會第三次理事會議審議通過,以甘種協〔2009〕6號文下發各會員單位實施,將對完善種子價格協調機制,維護種子行業的整體形象和整體利益將起到積極促進作用。二是加快誠信體系建設。省上制定了誠信種子企業評選辦法,開展了2006-2008年度甘肅省誠信種子企業評選表彰活動,并利用網絡等媒體積極進行宣傳,加快了我省種業誠信體系建設。酒泉市開展了全市誠信種子企業評選活動,張掖市開展了種子企業“重質量、守信用”等級評估活動,規范了種子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維護了農民利益。

  5、加強種業交流,促進產業發展。為加強同外省種子企業間的合作關系,積極發展種子貿易與文化交流,省種子協會于六月下旬組織部分理事單位圍繞種業管理、新品種引育和種子貿易等內容赴臺灣進行了種子產業考察,并組織全省有關科研、管理、生產和經營單位參加了全國第七屆雙交會,張掖、白銀等市種子管理站(局)也組織相關單位人員赴外省進行了種子產業考察,學習了先進的生產經營經驗,擴大了視野、開闊了思路,為促進我省種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助推作用。

  6、積極協調種子糾紛,維護農村社會穩定。一是跨省協調解決合同糾紛。針對山東和河南部分種子企業對委托我省生產的玉米種子沒有履行合同進行種子收購,致使我省種子企業種子大量積壓,種子款無法收回的問題,在進行深入調查摸底的基礎上,省種子管理總站聯合省種子協會,積極與山東和河南省相關企業進行協調,并委托山東和河南省種子管理站協助督促解決,取得了很大進展,已有部分企業的問題得到了解決。二是協調處理種子糾紛。全省共協調處理品種糾紛、質量糾紛及上訪事件50多起,為確保農村社會穩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甘肅省種子管理總站種業發展科 報道)

 
 
 
分(fen)享(xiang)到: 微信 復制網址 QQ好友 QQ空間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