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要聞 » 正文

隆平高科深陷舉報門:被指責的“原罪” 無關袁隆平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12-17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450
 

騰訊財經

    11月9日起,湖南省農科院退休職工陳紹光在天涯論壇發表了《隆平高科十年黑幕揭秘》等一系列公開舉報信,稱“隆平高科欺騙股民、上市圈錢,通過黑幕操作為利益小集團謀取巨額的‘創業利潤’”。這個名為《隆平高科十年黑幕揭秘》的具名舉報網帖,讓湖南隆平高科陷入了“舉報門”。一個持續十年的舉報,是湖南農業科學院退休高工陳紹光一個人的堅持。一場十年不解的恩怨,在物是人非的境遇里,成為一個無解的“原罪”迷局。

    目前這場對戰還是迷霧重重,但不管誰是最后的真相,都感到欣慰的是袁隆平個人并沒被牽涉其中。

    【緣起】一位的陌生男人的來信

    隆平高科十年黑幕揭秘

    陳紹光(湖南省農科院植保所,長沙410125)

    摘要:隆平高科成立以來的十年,也是一批涉腐高干以“袁隆平”招牌為保護傘成功地抗擊廣大干部、群眾署真實姓名聯名舉報的十年。隆平高科的組建與上市,是典型的59歲現象,也是欺騙股民、上市圈錢及損害國家利益的典型。隆平高科涉腐案的要害是通過黑幕操作為利益小集團謀取巨額的“創業利潤”。

    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的簡稱為隆平高科,編碼0998,然而,被蒙騙的股民們并沒有也不可能“久久發”。隆平高科成立以來的十年,也是一批以涉腐高干為核心的利益小集團用“袁隆平”招牌作為保護傘成功地抗擊廣大干部、群眾署真實姓名舉報的十年。然而,隆平高科涉腐大案因其典型性與黑幕操作,注定要在共和國的證券史、反腐倡廉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頁。

    一、隆平高科案的典型性

    1、典型的59歲現象。自1999年6月30日隆平高科成立至2002年12月的三年半中,湖南省農科院書記左連生、院長田際榕、副院長彭海華同時兼職隆平高科的董事長、總裁等要職。在此期間,由他們同時代表省農科院與隆平高科雙方簽署了一系列的合同、協議、補充協議。由于簽約雙方的法定代表人均為田際榕,事實上也是自己跟自己簽合同,條款內容明顯地向著他們去向的一方即隆平高科傾斜,以損害國家利益的代價,營造一個他們退休后可以棲身并賺大錢的地方。其時田際榕正好59歲,堪稱國內最典型的59歲現象,即執政黨官員臨退休前利用手中權力換取退休后好處的現象。

    2、蒙騙股民的典型。隆平高科招股說明書中募集資金的用途是用于招股說明書上列出的11個經過省計委審批立項的工程項目,這11個項目全部是農業科技開發項目,總投資56308萬元,占募集資金69679萬元的81%,全部達產后年利潤18853萬元。其實這不過是忽悠政府、欺騙股民而已,錢圈到手后,主要是用于房地產開發與炒股,未見一個項目是按照招股說明書上列出的內容及投資予以實施。上市公司變更部分募集資金用途的,不在少數,但如此全面變更的,只能定性為欺騙股民。

    3、上市圈錢的典型。隆平高科組建時凈資產及現金7583.11萬元,按1:0.65936折股比例折成總股本5000萬股。然而,真正出錢的是2個小股東,即中科院長沙農業現代化所,出現金227.49萬元,折150萬股,占總股本的3%;郴州市種子公司,出現金151.66萬元,折100萬股,占總股本的2%。也就是公司總股本中只有5%是以現金出資,其中省農科院以5家經濟實體成建制劃歸隆平高科作為出資的資產主要是應收款、債權債務、過期的種子、報廢的農藥以及應核銷而未核銷的物資,爛帳。

    成立一個只有5%的股本是現金的公司,如果不是為了上市圈錢,能存活下去嗎?隆平高科成立的目的,絕非是為了發展高科技農業,而是上市圈錢謀取創業利潤。

    4、國有無形資產流失的典型。價值1000億的“袁隆平”品牌被隆平高科以580萬元收購;包括價值1.45億元的“湘研”商標在內的13個商標連同一批種子、農藥的特許經營權全部拱手相送給隆平高科;更令人頓足捶胸的是左、田小集團為了隆平高科能獨占科技成果的開發權,竟然在招股說明書上以公開承諾的方式放棄省農科院與雜交水稻中心科技開發自主權,一切成果只能交隆平高科去“有償開發”,致使國家投巨資(每年僅事業費超過5000萬元)、幾代人奮斗打造的湖南省農科院連同舉世聞名的湖南雜交水稻中心,只能成為一家上市公司的科研基地、人才培訓及貯備基地以及后勤保障基地。

    二、黑幕揭秘

    上述四大典型,還算是公開進行的,真正黑幕掩蓋下的勾當,有二:

    1、成立隆平高科時,沖著“袁隆平”這塊金字招牌,多少人想擠進發起人行列都未能如愿,而左、田輩卻為何挑中了一個尚欠自己400萬元無力償還的私營企業湖南東方農業產業公司作為發起人,占股10%?

    1996年,全國各地相繼成立農業發展銀行,有一批信貸資金到位。消息靈通、有背景的人豈能放過這個機會?原湖南省委書記、省長熊清泉親自牽線搭架,將他的親信、私營業主于雄介紹給左、田共同辦公司。先由省農科院科管處一位副處長撰寫了以農科院科技成果為依托的農業科技開發立項報告,再向省農發行申請貸款起家。1996年11月東方農業公司成立時注冊資金200萬元,核心成員除于雄外,全是熊清泉、院長田際榕、書記左連生的子女與親友,為了跟農科院扯上關系,讓省農科院占干股10%。1997年11月,東方農業公司成功地通過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出具“驗資報告”,將注冊資金放大10倍變更為2000萬元,為日后介入股份公司作好準備。這個由權貴人物子女親友組建的公司,先后2次在沒有抵押、沒有擔保的情況下向省農科院借款400萬元。他們在海南島東方市租用了一塊168536平方米的荒坡地(約合253畝)搞農業綜合開發,由于當地氣候惡劣、干旱多風,種植業、養殖業都不適合,干什么虧什么。東方農業將租來的那塊荒坡地的使用權經評估放大后折股本775.27萬元(相當于每年花650元租用一畝荒坡地),折500萬股,占總股本10%,市值最高時,達2.5億多元。就這樣,一批權貴人物的子女親友,憑借權貴人物手中的權力與影響力,白手起家,成為千萬富翁、億萬富翁。盡管我院廣大職工對東方農業公司的黑幕最為氣憤,指責聲不絕、舉報信不斷,但此輩有恃無恐,公司上市后,于雄夫妻奔馳車的車牌號碼分別為湘A88888與湘A66666,似乎在向世人宣示:其奈我何!

    2、隆平高科組建后11個月即2000年5月29日獲準發行股票上市,這與熊清泉親帶袁隆平、左連生赴北京通過王震夫人老鄉關系的非正常渠道拜會時任副總理的溫家寶謀求盡快上市不無關系。其時原始股是只賺不賠的稀缺資源,股民們只有按要求將資金存入指定銀行帳號才有可能中簽購買報為有限的原始股。而被發行公司挑選為戰略投資者的卻可以配售原始股,這就意味著,選誰作為戰略投資伙伴,就相當于向誰派發“創業利潤”。中國證監會對戰略投資者資格的最基本界定是與發行公司有緊密業務聯系。隆平高科發行股票額度為5500萬股,其中向證券投資基金配售1100萬股,向戰略投資者配售1600萬股。5月26日,配售就已完成,但5月29日發布的招股說明書及上網發行公告中,并未公布戰略投資者的名單。事后,人們才驚奇的發現,左、田小集團竟然挑選了9家與農業風馬牛不相及的公司作為戰略投資者,每家按發行價12.98元/股配售177.5萬股,這9家公司為:

    富邦資產管理公司

    新興創業投資管理公司

    北京美華恒潤科貿有限公司

    上海證大投資管理公司

    西安保德信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洋浦金宏達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

    深圳市富士豪投資有限公司

    湖南匯林投資有限公司

    湖南省馳宇實業有限公司

    這9家公司中,沒有一家曾與我院任何研究所有過任何業務往來;全是左、田小集團中核心人物的關系戶,有的是專為套售原始股而新成立的(只需向有關地市工商部門查詢公司成立時間即可判定)。這9家戰略投資者在股票高價位時盡皆套利而去,無一滯留,初步推算每家凈賺5000-6000萬元。無利不起早的左、田輩怎么可能甘冒違規指控而“無償”選來這9個戰略投資者?按當時回扣的“行情”20%計,左、田輩收到的回扣黑錢就上億元。這上億元的錢怎么收起來?藏在什么地方?省農科院有一家空殼公司叫“湖南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公司”,自1993年后,名存實亡,無人員、無場地、無業務,只留下一個空殼由彭海華、李桂林等掌控以供不時之需。2003年,左、田、彭等不再在省農科院兼職后,竟然將屬于省農科院所有、今后自己再也不便掌控的該公司注銷掉,引發了人們強烈的質疑:湖南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公司在注銷前是否被用來收黑錢、洗黑錢?如非銷毀證據,左、田輩為何要注銷一個屬于別人的空殼公司?

    三、“袁隆平”品牌成了保護傘

    左、田輩并非智商低下的泛泛之輩,他們時時、事事打出“袁隆平”的招牌,千方百計地將自己的所作所為與袁隆平本人或袁隆平事業捆在一起。他們公開宣稱:“隆平高科的一切重大決策袁院士都要親自參加”。“珍愛公司,就是珍愛袁院士的品牌;敬業公司,就是敬愛袁院士的事業;為公司建功立業,就是為袁隆平事業建功立業”。他們還將袁的兒子網入圈內任副董事長、副總裁,連袁的司機他們也聘為袁的秘書享受部門經理級待遇……從表面看,左、田輩不過是利用“名人效應”來吸引投資與拓展業務,其實不然,他們是用“袁隆平”品牌作為保護傘,不僅成功地保住了他們的既得利益,還通過“有償新聞”將自己打造為“時代的英雄,歷史的功臣”。(見《湖南日報》2004年9月17日的“報道”)。十年來,我院廣大干部、群眾的舉報,也從未間斷。2004年元月22日(春節),我院離退休干部30人,署真實姓名、政治面貌、職務、職稱,聯名向中央紀委、國務院信訪辦、中國證監會、湖南省委、省紀委、省檢察院等10多家單位,發送了《關于湖南省農科院原主要領導干部瀆職、腐敗舉報信》。聯名舉報的30人中,按政治面貌分,有中共黨員25人;按職務分,有正廳級1人、副廳級3人、正處級14人、副處級2人;按職稱分,有高級職稱者7人。舉報內容的可信度應該毋容置疑,但仍然如石沉大海、無人受理。2001年2月,中國證監會駐長沙辦的周建軍、省人大財經委的彭曉春、省政府地方金融證券辦何華梁到郴州(其時,筆者在郴州任一家、企業顧問)找到筆者,聲稱是受省委書記楊正午和副省長周伯華的委托,對筆者的舉報行為表示肯定,但明確地向筆者轉達了涉及隆平高科的事不宜深究,以免影響“袁隆平”這塊牌子。2007年6月13日,我院5名干部向新的省委領導張春賢書記、周強省長寫舉報信,舉報左、田等利益小集團在隆平高科組建及上市的過程中的涉腐行為;2007年11月13日,省委常委蔣建國來我院約見舉報人員,在肯定舉報行動的同時,明確表達了“袁隆平”品牌不能受到影響的意見。十年來,我們一直不能理解的是,所有的舉報都是針對原農科院領導左、田、彭小集團的,與袁隆平本人毫不相干,更不涉及袁隆平的聲譽,為什么硬往袁隆平聲譽上拉?左、田輩當然是希望用“袁隆平”品牌的光環掩蓋他們的所作所為,而中共湖南省委難道也需要用“袁隆平”品牌的光環掩蓋些什么?隆平高科案如追查下去,難免扯出原湖南省主要領導,扯出蘿卜帶出泥,可能由隆平高科的上市還會帶出別的上市公司(如電廣傳媒),湖南省的領導層是否怕打破湖南省省、部級領導干部涉腐為零的紀錄?

    二00九年十一月五日

    這個名為《隆平高科十年黑幕揭秘》的具名舉報網帖,讓湖南隆平高科陷入了“舉報門”。一個持續十年的舉報,是湖南農業科學院退休高工陳紹光一個人的堅持。一場十年不解的恩怨,在物是人非的境遇里,成為一個無解的“原罪”迷局。

    “這個事情十年前已經有定論,我覺得沒有必要再炒作了。”11月22日,湖南隆平高科董秘彭光劍說,十年前,好多事情跟幾經股權變更的隆平高科無關。

    這一天,隆平高科的股票,并沒有受到“舉報門”的影響,延續了之前平穩上揚的趨勢。

    這一天,湖南農科院原高級工程師陳紹光,仍然在繼續著持續十年的“隆平高科追蹤”。

    【背景】被指責的“原罪”

    “十年前,籌備隆平高科上市時,院內一批領導(主要是當時中層)和專家已經提出了質疑。”11月20日,陳紹光說。

    1999年6月30日,隆平高科成立,當時的主要牽頭人是湖南省農業廳、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和湖南東方農業產業有限公司。

    隆平高科成立,作為主要發起人的湖南農業科學院,將自己下屬研究所的一些自辦企業,全部納入了隆平高科。在那個證券行業方興未艾的年代,擁有科學家品牌、政府強力支持的隆平高科,上市算是一帆風順,但也存在當時諸多上市公司存在的不規范問題。

    “一方面,隆平高科將社會科學院大量優勢資源企業直接并了進去,留下很多問題;另一方面,一些賣不出去的農藥、種子,都作為公司資產的一部分被拿進去充數。”陳紹光說。這個說法,也得到了湖南農科院聯名舉報的多名原領導干部證實。

    根據2000年5月31日隆平高科A股發行公告,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將下屬湖南湘研種苗中心、湖南湘研集團有限公司、湖南園藝種苗中心等5個優勢企業投入到隆平高科,其總投資為1.3億元。

    湖南社科院這些擁有優勢資源的企業被納入隆平高科,而曾經以國有資產創辦這些企業的社科院下屬研究所以及專家,在隆平高科的創立以及后來的融資中,并沒有獲得相應的補償。

    湖南省農科院植保所原黨支部書記文新華表示,植保所下屬的湖南農化科技開發服務中心,1999年被納入隆平高科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1999年農化服務中心已經創造利潤32萬多元,并已經上交了植保所20萬元,成立隆平高科時被扣走。”11月20日,文新華說,植保所還承擔下了農化服務中心105萬元的財務賬目,其中75萬元是呆壞賬。

    2000年,隆平高科上市發行5500萬股,融資成功,隆平高科時任領導(跟社科院一套領導班子)承諾當年年底解決。2001年7月10日,隆平高科高管再次表示,上市成功以后,隆平高科每年布置60萬元資金給湖南省農科院植保所,作為補償資金。

    “到現在為止,沒有一分錢到位”,文新華說,這應該算作國有資產流失。

    “籌備隆平高科時,針對這些問題,我曾經向證監會投訴,但當時沒有相關法律,最終沒有結果。”陳紹光說。

    近日,隆平高科方面表示,2004年8月,省農科院與長沙新大新集團簽署股份轉讓協議,通過轉讓股份,省農科院實現了2.11億元投資收益。此外,公司自發行上市至省農科院轉讓股權時(自2000年至2003年共三年時間),共計向省農科院支付現金股利2337.5萬元。因此,隆平高科并不存在導致國有資產流失這一問題。

    然而,這個說法,既不能讓文新華這樣并沒有見到補償的原農科院干部滿意,也不能讓至今每月退休金總共只有1400多元的農科院退休專家,停止對隆平高科“原罪”的追尋。

    【揭秘】隆平高科探源

    “當時,有那么多的資質優質的公司可選,為什么選擇了湖南東方農業產業公司作為主要投資公司?”陳紹光說,多名農科院老干部認為這個公司入股存在“貓膩”。

    11月19日,隆平高科方面曾表示,經過2004年的股權變更,目前公司跟以前一些問題已經毫無關聯,而且也并不知情。

    原本2000年5月31日發行的隆平高科卻拖到12月11日才上市。其中的緣由就是當時的“戰略投資者”身份界定問題。

    上市時的隆平高科前十大股東中,位列第四大股東袁隆平之后的全是跟公司主業毫無瓜葛的投資公司:深圳市淳大投資有限公司、富邦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證大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等。

    “這些所謂的戰略投資者,在成功上市一年以后,絕大部分進行了股權變更。”11月22日,陳紹光說,是“戰略投資”還是“借殼圈錢”不得而知。

    2004年,《?望東方周刊》發表報道文章《湖南農科院連環自殺事件》提到,隆平高科上市以后,融資近6.94億元,其后的發展已經違背了初衷,資金大部分用于搞房地產開發和收購全國種子公司,并沒有用在推動科研發展上。報道中指出,以農科院入股企業為主體的隆平高科,除了袁隆平院士領導的雜交水稻研究項目和另外一個蔬菜種子項目,其余的部門項目大部分是虧損的。

    為了扭轉經營局面,隆平高科大量投資其他行業,包括炒股。

    2002年,泰陽證券公布的年報中提到,2001年隆平高科證券投資收益2020.98萬元,2002年證券投資收益120.48萬元,減少收益1900.5萬元,其控股子公司世興科技創業投資公司虧損1231.20萬元。

    “2001年前后,隆平高科已經開始投資房地產,在長沙星沙開發區投資了開源大酒店等項目。”11月20日,陳紹光說。這顯然與此前報道的,隆平高科表示公司是在2006年農業研發行業陷入低谷以后才開始涉足這個行業的說法有明顯出入。“那不是房地產投資,只是收購而已。”11月22日,隆平高科董秘彭光劍說。

    2004年,自然人伍躍時控制的長沙新大新集團取代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成為了隆平高科第一大股東。

    據《中國經濟時報》報道,隆平高科凈利潤開始持續增長,但同時,公司種業業務利潤卻節節下滑。近年來,號稱種業龍頭的隆平高科其主要利潤來自房地產與炒股等投資收益。

    2005年至2008年,隆平高科凈利潤持續增長。表面上看,新大新集團的入主成為隆平高科業績的分水嶺,但實際上,凈利潤增長主要來自股票投資及股權轉讓等非經常性損益。

    “舉報門”以后,隆平高科方面堅稱,房地產方面投資不超過公司資金的10%,而主業一直都是農業科技研發。“這些問題,都可以從公司公開的資料中找到相關數據。”11月22日,彭光劍說,具體不做更多口頭解釋。

    【解析】主業遭質疑

    “隆平高科成立時,列出了11個科研項目,這11個項目報告是在幾個月內寫成并一起獲得審批的。”作為一名老農業科研工程師,陳紹光說這本身就是不嚴謹和荒謬的,據他們了解,這11個項目絕大多數沒有深入開展科研活動。

    隆平高科董秘彭光劍表示,陳紹光等所說情況嚴重失實,有7個項目已經實實在在地做出來了,另外還有4個是在評估風險之后暫緩了。

    “近幾年在行業整體偏冷的大背景下,公司的確作了一些調整,進行了部分策略性的投資,但這一比例非常小,占整體經營不超過10%。農業方面的項目一直是公司業務的核心和重點。”彭光劍說。

    “農業方面項目不好做,這個應該是真的”,老北京農業大學畢業的陳紹光現在擔任幾家農業公司的技術顧問,但是,他并不同意隆平高科策略性投資僅占10%的說法。

    同時,國內多家證券公司發布的公告,也曾對隆平高科以農業項目為核心的主業,提出了公開質疑。

    2005年5月31日,隆平高科上市公告中明確指出,11個項目的投資額、建設期、年利潤總額以及投資回收期等,由于所有項目的建設期,短的是一年、長的是兩年,也就是說2002年年底前,11個項目大部分應該完成。實際上大部分出現變動。而做出來的項目也沒有達到預期利潤。

    “如果把7個都算上,年利潤總額13515萬元;不要說2002年的隆平高科未能實現,根據隆平高科財報,今天它的主業也沒有達到。”陳紹光說。

    2004年,新大新入主隆平高科以后,其募集資金的項目變為8個。

    根據隆平高科公開資料,截至2005年12月31日,公司共計使用募集資金46862.39萬元,投入建設的只有8個項目。2006年9月,公司臨時股東大會決定將募集資金改投種子銷售服務終端優化工程、優質雜交棉花種子產業化、雜交水稻國際開發、科技創新體系優化工程四項新項目。

    與此同時,隆平高科的策略性投資,尤其在房地產方面,業績堪稱迥然。

    “湖南開源置業有限公司是隆平高科上市公司的子公司,公司成立兩年多來,已開發和正在開發的房屋面積近50萬平方米,總投資達10億多元。”這曾是隆平高科公司網站上對于地產業務的介紹。

    新大新入主隆平高科后,斥資7834.3875萬元收購湖南投資(11.17,-0.16,-1.41%)所持有的湖南長元人造板股份有限公司14090.625萬股。新大新掌舵人伍躍時就是以房地產起家。

    【反擊】隆平高科否認“圈錢” 舉報人另有目的?

    “從一開始,隆平高科就以農業科研項目作為招牌圈錢、欺騙股民。”陳紹光說。隆平高科在組建時真正出錢的是兩個小股東,公司總股本中只有5%是以現金出資。隆平高科成立的目的,絕不是為了發展高科技農業,而是上市圈錢謀取創業利潤。

    針對陳紹光對于隆平高科“圈錢”質疑,隆平高科很快作出回應,稱依靠先進的技術和良好的經營管理,隆平高科才創造出十年發展輝煌成就。

    隆平高科列出的主要證據,就是這十年間其主營業務利潤的高速增長。

    公司自上市以來,依靠募集資金投入和勤勉經營管理,主營業務收入由2000年的16254.4萬元增加至2008年的107859.4萬元,增長563.6%;主營業務利潤(含種業收入和農化產品)由2000年的5809.1萬元增加至2008年的23812.8萬元,增長309.9%。

    特別是公司的核心主業雜交水稻種子營業收入由2000年的約5000萬元增加至2008年的47704.1萬元,增長約854.1%,營業利潤由2000年的約1200萬元增加至2008年的34606.6萬元,增長約2783.9%。

    公司上市后,未再進行任何配股或非公開發行,并持續向股東進行利潤分配,根本不存在所謂“圈錢”行為。

    “為什么隆平高科給出的是公眾并不熟悉的主營業務利潤,而不是凈利潤呢?”10月2日,陳紹光說。

    2001?2004年,隆平高科的凈利潤分別為4033.23萬元、1006.12萬元、2206.82萬元和2712.68萬元。

    《證券市場周刊》等媒體分析,2005?2008年,隆平高科凈利潤持續增長。表面上看,新大新集團的入主成為隆平高科業績的分水嶺,但實際上,凈利潤增長主要來自股票投資及股權轉讓等非經常性損益。

    2006年,隆平高科實現凈利潤3718.39萬元,且當年非經常性損益達3574.73萬元,扣除后,凈利潤僅143.66萬元。

    2007年,隆平高科實現凈利潤4933.08萬元,利潤總額為5057.56萬元,非經常性損益合計金額在7000萬元以上。扣除這些因素,公司2007年實際發生虧損2000萬元左右。

    2008年,市場不景氣,隆平高科的股票投資和基金投資出現虧損,但通過轉讓子公司長沙融城置業39%的股權,獲得投資收益9709.17萬元。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隆平高科凈利潤卻為-1438萬元。

    2009年上半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也僅僅為246.35萬元。

    按上述數字計算,這些年,否認圈錢行為的隆平高科凈利潤分配到每股實在寥寥。

    對于此事,袁隆平表示“陳紹光此舉純屬誹謗”,并透露“陳紹光兒子當年想到隆平高科來工作,公司沒有接受他,陳紹光非常不滿,于是到處寫信上訪”。對于其他詳細細節,袁隆平表示不愿多談。

    【澄清】無關袁隆平

    “十年來,我們最初只是反映,到現在是舉報,最終不了了之,經常碰到的一個理由就是事情鬧大影響到袁隆平先生的聲譽,可我們一直覺得這個事情跟袁隆平先生無關。”陳紹光說。

    一個事實,隆平高科舉報門能引起網絡強烈反響,顯然跟袁隆平先生在國內超高知名度有關。據湖南農科院原干部介紹,當時隆平高科成立時,袁隆平有償出讓了“隆平”這個品牌。

    根據隆平高科成立之初跟湖南省農科院的協議,袁隆平主導的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目前的研究成果,隆平高科現在仍享有優先技術轉讓權利。這個情況,也得到了隆平高科董秘彭光劍的證實。

    “根據公開資料,研究中心依靠各級政府以及銀行,不斷獲得巨額研究經費,研究出的成果,一般都要通過隆平高科轉化成經濟效益,湖南省農科院以及研究中心本身,都得不到太多實際利益。”陳紹光說,現在依然有內部科研人員對此頗有意見。

    “袁隆平先生是個大科學家,至今仍保持了一些農民的淳樸氣息,我們估計當時他也不會知道隆平高科的事。”湖南省農科院原行政部門的傅姓退休干部說。

    “我從來不管隆平高科的事。我的主要精力是做研究。只要田里有稻子,從播種到收獲,每天都要下田,這是我的本職工作,也是我的興趣。”袁隆平此前對媒體說。

    網上舉報事件發生以后,袁隆平曾對“撞”上的媒體表示:“不用去理會這些人,他們都懷有另外的目的。”同時,袁隆平表示:“公司治理都是交給公司管理層在做,我幾乎沒有參與公司的任何事宜。”

    然而,比起袁隆平先生的坦蕩,陳紹光等湖南農科院老干部十年的舉報,卻不斷接到“涉及袁隆平先生,要考慮影響”這樣的婉拒。

    “我們反映的問題和我們認為隆平高科存在的問題,都跟袁隆平先生無關,但次次都卡在以這個為名義的關口上。”陳紹光說。

    “這個事情,考慮到反復炒作,可能對袁隆平先生聲譽造成影響,我們希望媒體不要再繼續關注,我們也不好多說。”11月22日,隆平高科董秘彭光劍說。

    【未完待續】

    因此事涉及敏感人物,尚得不到官方說法,事件還在進展中,故不做點評。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