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種編號:晉引棉(mian)2009001
申報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
選育單位:西北農林(lin)科技大(da)學農學院
品種來源:陜(shan)4080大(da)田中發現(xian)的(de)自然變異(yi)株(zhu)系選
審定情況:2005年陜西省(sheng)審定(ding)(陜審棉2005001)
特征特性:株型較松散,株高90~110cm,莖稈較堅韌,第一果枝著生節位較低(15~20cm),果枝上仰,夾角大,葉片中等偏小,缺痕深,葉色深綠,鈴重5.5g,衣分39.6%,種子灰白色(se),籽指10.5g,纖維色(se)澤白色(se)。生長勢強(qiang),對縮節胺反應中等,結鈴性強(qiang),脫落率低(di),吐絮暢(chang)。
抗病鑒定:2008年經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綜合評價為抗枯萎病,感黃萎病。
品質分析:2008年農業部棉花品質(zhi)監督(du)檢(jian)驗測試中心(xin)分析(xi)(HVICC校準):平均長(chang)(chang)度26.73mm,整(zheng)齊度84.2%,比(bi)強度28.2cN/tex,伸長(chang)(chang)率6.2%,馬(ma)克(ke)隆值4.83。
產量表現:2008年(nian)參加(jia)山(shan)西省南部中(zhong)熟棉區引種試驗(yan),平(ping)均畝產122.7kg,比對照中(zhong)棉所41號增(zeng)產6.7%。
栽培要點:畝留苗3000~3500株;播(bo)期4月(yue)(yue)10~15日;播(bo)前曬種(zhong)或購包衣種(zhong)子;及時防治棉(mian)蚜(ya)、紅蜘(zhi)蛛等;根據棉(mian)田地力(li)水平,N、P、K結合,平衡(heng)施肥(fei)(fei),重施基肥(fei)(fei);花鈴期遇旱(han),應及時灌水;6月(yue)(yue)上旬至8月(yue)(yue)下旬微量多次噴(pen)縮節胺化控。
適宜區域:山西南部中熟棉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