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晉審棉2009001
申報單位:山西省(sheng)農業(ye)科(ke)學院作(zuo)物遺傳研究所
選育單位:山西(xi)省農業科學院作物遺傳研究所
品種來源:晉棉6號與野生種異常棉(G.anomalum)雜交,F0的幼胚采用離體培養,F1代的幼苗進行染色體加倍,F2~F3代連續用晉棉6號作父本回交轉育,F4代以(yi)后根據育(yu)種目標(biao)連續多(duo)代選擇與鑒定(ding)育(yu)成(cheng)。原名(ming)“TY-21”。
特征特性:株高60~80cm,株形較緊湊,呈筒型,葉片3~5裂,葉肥厚、較小,莖枝葉有密集的灰白色茸毛,鈴重5g左右,鈴殼較薄,吐絮暢而集中,纖維潔白,衣分41%左右,種子灰褐色。
抗病鑒定:2007~2008年經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綜合評價為抗枯萎病,感黃萎病。
品質分析:2007~2008年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ce)試(shi)中心分析(HVICC校準),平(ping)均長度(du)29.1mm,整齊度(du)83.8%,比強(qiang)度(du)28.9cN/tex,伸(shen)長率6.3%,馬克隆值3.8。
產量表現:2007~2008年參加山西省中部特(te)早熟棉區域試驗,平均畝(mu)(mu)產分別(bie)為82.6kg和88.0kg,分別(bie)比對(dui)照晉棉37號增(zeng)產11.2%和10.6%,兩年平均畝(mu)(mu)產85.3kg,比對(dui)照增(zeng)產10.9%。
栽培要點:栽培密度每(mei)畝(mu)8000~10000株;中后(hou)期加強(qiang)水(shui)肥管(guan)理;注意防治(zhi)蟲(chong)害。
適宜區域:山西中部(bu)特早熟棉區(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