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訊 在我省丘陵地區已成豐產功臣的超級雜交稻,首次在洞庭湖區跨越大面積畝產800公斤大關,并創下洞庭湖區一季晚稻畝產836公斤的最高紀錄。昨日,我省農業科技專家在南縣南洲鎮北洋村對優質多抗廣適兩系超級雜交稻新組合--D兩優15進行了現場驗收,根據農業部新的驗收標準,以13.5%的含水量計,面積分別為1.06畝、1.30畝的稻田,實測畝產836公斤。
拿到專家實測成績,項目領銜專家袁隆平院士非常高興。他告訴記者,超級雜交稻在洞庭湖區實現大面積畝產800公斤,難度比丘陵地區還大;大面積畝產800公斤是我國超級雜交稻第二期豐產目標,對于湖南倉廩盈實意義重大。目前,全國水稻平均畝產400公斤,洞庭湖地區水稻畝產水平為500多公斤;兩系超級雜交稻新組合D兩優15在湖區創下大面積畝產836公斤紀錄,說明我省糧食增產仍大有潛力。以平均畝產700公斤計,僅洞庭湖地區每年新增稻米就可達10億公斤,相當于完成國家下達湖南“到2020年新增糧食30億公斤”任務三分之一的份額。
D兩優15是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利用自選兩用核不育系D830S與自選恢復系R15配組育成的兩系超級雜交中稻與一季晚稻組合。記者在現場看到,該組合成熟稻穗肥美,莖葉粗壯挺拔,稻株身高可比8歲兒童,其體型和體質能較好適應洞庭湖區的特殊氣候。據育種專家白德朗介紹,此前,有關專家對該組合示范田進行現場測產驗收,得分上乘,其理論畝產為1050.03公斤,按85折畝產892.5公斤。(長沙晚報 李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