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要聞 » 正文

2009-2010年度國家冬小麥品種區域試驗實施方案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9-14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2053
 

2009-2010年度國家冬小麥品種區域試驗實施方案

    一、試驗目的

    為了客觀、公正、科學地評價新育成小麥品種的豐產性、適應性、抗逆性、品質及其利用價值,鑒定品種的適宜種植區域,為國家品種審定提供依據,根據《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有關規定,制定本年度國家冬小麥品種區域試驗實施方案。

    二、試驗組別、主持單位及主持人

    國家冬小麥品種區域試驗分別在長江流域冬麥區、黃淮冬麥區和北部冬麥區組織開展,試驗設長江上游冬麥組、長江中下游冬麥組、黃淮冬麥區南片冬水組、黃淮冬麥區南片春水組、黃淮冬麥區北片水地組、黃淮冬麥區旱地組(分旱肥組和旱薄組)、北部冬麥區水地組和北部冬麥區旱地組等9個區組,分別由四川省農科院作物所等4個單位主持,朱華忠等5位同志負責。各試驗組別、主持單位和主持人詳見表Ⅰ。

    三、參試品種及承試單位

    本年度共安排試驗25組,參試品種317個次(含對照),試驗點次314個。其中,區域試驗12組,參試品種144個,試驗點次199個;生產試驗8組,參試品種32個,試驗點73個;預備試驗5組,參試品種141個,試驗點42個。參試品種和承試單位詳見表Ⅱ(Ⅱ-1?Ⅱ-14)。

    四、試驗設計

    (一)預備試驗:參試品種間比排列,一次重復,小區面積0.02畝,全區收獲。

    (二)區域試驗:參試品種完全隨機區組排列(不能按方案中各品種序號的順序排列),三次重復,小區面積0.02畝,全區收獲。設置優質對照的組別,優質對照品種不進行產量匯總,只作為品質對照,除品質分析供樣試點(承試單位中帶*的單位)在同一地塊種植一小區(面積0.02畝)供品質分析取樣外,其他試點均不種植優質對照品種。各省(區)不再安排輔助對照品種。

    (三)生產試驗:參試品種隨機區組排列,二次重復,對照品種為當地主栽品種,小區面積不小于200平方米(0.3畝),全區收獲。

    五、抗性鑒定

    (一)抗病鑒定:參加區域試驗的品種同年進行抗病鑒定,采用接種鑒定和田間自然發病鑒定相結合的方式,由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出具綜合抗病鑒定報告。總負責人:中國農科院植保所陳萬權,聯系人:劉太國,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圓明園西路2號,郵政編碼:100094,聯系電話:010-62815618。

    各試驗組別病害鑒定對象:

    長江上游冬麥組:條銹病、葉銹病、赤霉病和白粉病;

    長江中下游冬麥組:條銹病、葉銹病、赤霉病、白粉病和紋枯病;

    黃淮冬麥區南片冬水組、春水組:條銹病、葉銹病、赤霉病、白粉病和紋枯病;

    黃淮冬麥區北片水地組:條銹病、葉銹病、白粉病和紋枯病;

    黃淮冬麥區旱地組:條銹病、葉銹病、黃矮病和白粉病;

    北部冬麥區水地組:條銹病、葉銹病和白粉病;

    北部冬麥區旱地組:條銹病、葉銹病、黃矮病和白粉病。

    具體抗病鑒定方案見附件4。

    (二)抗旱鑒定:黃淮冬麥區旱地組和北部冬麥區旱地組參加區域試驗的品種同年進行抗旱鑒定,抗旱鑒定由河南省洛陽農科院承擔,負責人:張燦軍,聯系人:楊子光,地址: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農科路,郵政編碼:471022,聯系電話:0379-65791898。

    (三)抗寒鑒定:黃淮冬麥區北片水地組、北部冬麥區水地組和北部冬麥區旱地組參加區域試驗的品種及黃淮冬麥區南片冬水組第二年區試品種和生產試驗品種同年進行抗寒鑒定。黃淮冬麥區北片水地組和黃淮冬麥區南片冬水組參試品種抗寒鑒定由河北遵化國家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站承擔,地址:河北省遵化市西十里鋪北,郵政編碼:064200,聯系人:王秀紅,聯系電話:0315-6664501。黃淮冬麥區南片冬水組參試品種抗寒性鑒定播期10月6-7日(與菏澤試點最早播期接近),其它要求同黃淮冬麥區北片水地組抗寒鑒定。本年度做抗寒鑒定的品種:徐麥4036、宿553、良星66、山農05-066、山農9540-55、新麥26、蘇北麥1號,以濟麥22和石4185為對照品種。北部冬麥區水地組和北部冬麥區旱地組參試品種抗寒鑒定由北京市延慶縣種子管理站承擔,地址:北京市延慶縣京張路口東農業技術推廣站院內,郵政編碼:102100,聯系人:侯淑敏,聯系電話:010-69184167。

    六、品質分析

    參加區域試驗的品種同年進行品質分析,測試項目包括容重、子粒硬度、蛋白質含量、濕面筋含量、沉降值、吸水率、穩定時間、最大抗延阻力、延伸性和拉伸面積等。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負責黃淮冬麥區南片冬水組、黃淮冬麥區南片春水組、黃淮冬麥區北片水地組、黃淮冬麥區旱地組、北部冬麥區水地組和北部冬麥區旱地組等6個組別參加區域試驗品種的品質分析,負責人:王步軍,聯系人:周桂英,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12號,郵政編碼:100081,聯系電話:010-82108740,82108625。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負責長江上游冬麥組和長江中下游冬麥組參加區域試驗品種的品質分析,負責人:王樂凱,聯系人:趙乃新,地址:哈爾濱市南崗區學府路368號,郵政編碼:150086,聯系電話:0451-86617248,86665716。

    七、DNA指紋檢測

    參加區域試驗的品種同年進行DNA指紋檢測,DNA指紋檢測由北京雜交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承擔。北京雜交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對所有區組參加區域試驗的品種進行DNA指紋檢測,負責人:趙昌平、王立新,聯系人:李宏博,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板井曙光花園中路9號,郵政編碼:100097,聯系電話:010-51503966、51503402。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對長江上游冬麥組和長江中下游冬麥組參加區域試驗的品種進行DNA指紋檢測,聯系人:張瑞英,地址:哈爾濱市南崗區學府路368號,郵政編碼:150086,聯系電話:0451-86617248,86665716。

    八、冬春性鑒定

    黃淮冬麥區南片冬水組和黃淮冬麥區南片春水組參加區域試驗的品種同年進行冬春性鑒定,冬春性鑒定由河南省洛陽農科院承擔,負責人:張燦軍,聯系人:冀天會,地址: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農科路,郵政編碼:471022,聯系電話:0379-65791898。

    九、試驗要求

    (一)供種

    1、試驗用種:由參試單位供種,供種單位按照試驗方案規定的參試品種(含對照)供種。每試點每品種供種量:預備試驗0.5公斤,區域試驗1.5公斤,生產試驗8.0公斤,并提供種子發芽率、千粒重等技術數據。

    2、抗性鑒定、DNA指紋分析、冬春性鑒定用種:由參試單位供種,參試品種種子在9月5日前寄到本組指定試點(承擔單位中帶★的單位,各區組指定試點需供種量見表Ⅲ),由該指定試點將相應數量的抗性鑒定、DNA指紋分析、冬春性鑒定用種統一寄到相應的負責鑒定、分析的單位,其中長江上游冬麥組和長江中下游冬麥組將DNA指紋分析用種一式兩份各0.5公斤分別寄送北京雜交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

表Ⅲ:各區組指定試點需供種量(單位:公斤)

試驗組別

區試

抗病

抗旱

抗寒

DNA分析

冬春性

合計

長江上游冬麥組、長江中下游冬麥組

1.5

0.5

 

 

1.0

 

3.0

黃淮冬麥區南片冬水組、春水組

1.5

0.5

 

 

0.5

0.5

3.0

黃淮冬麥區北片水地組

1.5

0.5

 

1.0

0.5

 

3.5

黃淮冬麥區旱地組

1.5

0.5

0.5

 

0.5

 

3.0

北部冬麥區旱地組

1.5

0.5

0.5

1.0

0.5

 

4.0

北部冬麥區水地組

1.5

0.5

 

1.0

0.5

 

3.5

    (二)品質分析供樣:由相應試點供樣,承試單位中帶*的單位從當年區域試驗收獲種子中提供樣品(包括對照種),要求各點及時收獲,掛起風干,保管好種子,確保品質分析種子質量。主持單位和有關省(區、市)種子站負責督促試點郵寄種子,每品種每點供種1公斤,種子寄到相應的品質分析單位。種子在以下規定時間之前用特快專遞寄出:長江上游冬麥組6月20日;長江中下游冬麥組6月25日;黃淮冬麥區南片冬水組、黃淮冬麥區南片春水組、黃淮冬麥區北片水地組和黃淮冬麥區旱地組7月5日;北部冬麥區水地組和北部冬麥區旱地組7月15日。寄種時應使用結實的包裝物牢固包裝,包裝物內外同時加注試驗組別、試點名稱、品種名稱、收獲時間標簽,收獲期遇雨的試點在應特別注明,其他要求由品質測定單位另行通知。

    (二)試驗地選擇及試驗管理

    選土壤肥力均勻具有代表性的地塊,播期和行距配制按當地生產實際確定,田間管理略高于當地大田生產水平。試驗管理應及時施肥、排灌(旱地組除外)、治蟲、中耕除草,但不應對病害進行藥劑防治,不應使用各種植物生長調節劑。應保證同一試點各品種、各重復間的各項管理措施一致(包括播期、密度、施肥量與方法等),同一重復內的同一管理措施應在同一天內完成。試驗過程中應及時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防止人、鼠、鳥、畜、禽等對試驗的危害。

    試驗實行封閉管理,未經試驗組織管理部門同意,任何非試驗管理人員不得隨意考察試驗;在區試年會前,任何人不得隨意透露品種的試驗信息。

    (三)觀察記載

    嚴格按《國家小麥品種區域試驗記載標準》進行,各承試點記載統一使用《國家小麥品種區域試驗記載本》(記載本可打印或復印)。收獲時注明各小區實收面積,各試點可不作方差分析。

    (四)試驗檢查

    1、各試點將苗期報告報本組試驗主持單位,由主持單位匯總后報全國農技中心品種管理處。因災報廢的試驗,請于報廢后15天內函告全國農技中心品種管理處、所在省種子站品管科和本組主持單位。

    2、試驗主持單位在小麥灌漿期對試驗進行有針對性的檢查,于3月10日前將檢查計劃報全國農技中心品種管理處,考察結束后及時上報檢查報告。

    (五)總結報告

    1、試驗結束后,各承試點在6月30日前將《國家小麥品種區域試驗記載本》報送試驗主持單位和本省(區、市)種子站品管科,產量表上報全國農技中心品種管理處邱軍(電子郵件qiujun@agri.gov.cn)。主持單位在7月30日前寫出本組總結討論稿帶到區試年會上審議,并將電子文本發到全國農技中心品種管理處。

    2、承擔抗病鑒定、抗旱鑒定、抗寒鑒定、冬春性鑒定、品質分析和DNA指紋分析的單位,在7月25日前,將鑒定和分析結果以本單位文函形式報全國農技中心品種管理處,并抄送試驗主持單位和相關供種單位,同時用E-Mail發到全國農技中心品種管理處。

    十、其他事項

    (一)試驗的播期、播量和管理

    各試驗點的基本苗應控制在本組要求的范圍內,同一試點基本苗一致,小區間差異不超過2萬株/畝。播種應在規定日期內按播量要求進行,因難以克服的因素推遲播種的,應適當增加播量。

    1、長江上游冬麥組

   (1)播期:10月25日至11月15日,按所在地區大面積生產播期確定。

   (2)播種量:畝基本苗11-15萬株。

    2、長江中下游冬麥組

   (1)播期:10月25日前后至11月初。(2)播種量:畝基本苗15萬株左右。

    3、黃淮冬麥區南片冬水組和春水組

   (1)播期:冬水組10月5-15日,春水組10月15-25日,兩組試驗必須間隔7天。(2)播種量:冬水組12萬-16萬株,春水組15萬-20萬株。(3)產量水平:正常年份試驗平均畝產在400公斤以上,低于400公斤不予匯總。

    4、黃淮冬麥區北片水地組

   (1)播期:10月1日至10月15日。(2)播種量:畝基本苗15萬-20萬株左右。

    5、黃淮冬麥區旱地組(旱肥組和旱薄組)

   (1)播期:9月25日至10月15日。(2)播種量:旱肥組畝基本苗15萬株,旱薄組畝基本苗20萬株。(3)除播種期特別干旱,可造墑播種保證出苗外,全生育期不灌水。施足肥料,增施有機肥,旱肥組肥力水平保證200-400公斤,旱薄組肥力水平保證100-300公斤。

    6、北部冬麥區水地組

   (1)播期:9月20日至10月5日,(2)播種量:畝基本苗20萬株。

    7、北部冬麥區旱地組

   (1)播期:9月15日至10月5日。(2)播種量:畝基本苗20萬-25萬株。(3)除播種期特別干旱,灌水保證出苗外,全生育期不灌水。肥力水平保證200公斤左右。

(二)各試驗組別的特殊要求,由各試驗主持單位發文通知有關單位,并將通知函報全國農技中心品種管理處,抄送有關省種子管理站

    (三)DNA指紋檢測品種處理

    長4738、隴育4號、皖科06290、山農9540-55、邢臺456、舜麥1718、山農05-066、汶農14號、中麥155、良星619等10個品種在繼續安排試驗的同時請相關部門進行DUS測試或做田間種植對比試驗。 XK055-3、寧12-0726、中麥5365、山農06-278、中麥548等5個品種停止試驗一年。

    (四)冬春性鑒定品種處理

    黃淮冬麥區南片春水組第二年區試的駐99021、皖科06290、泛麥065050、鄭麥7698等4個品種,以周麥18為對照品種繼續試驗。

    相關附件:

    關于印發2009-2010年度國家冬小麥品種區域試驗及展示示范實施方案的通知.pdf

    2009-2010年冬麥區試展示示范實施方案.rar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