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國家油菜產業體系及南方項目技術培訓會在湖南農業大學舉行。官春云院士和他的研究團隊成員登上講臺,為來自湖南、江西、廣西3省區19個油菜生產基地縣的技術員、農戶及主管糧油生產的負責人進行油菜生產技術培訓。農業部和省農業廳有關負責人向與會人員介紹了油菜生產形勢和國家有關糧油政策。
2007年國家油菜產業體系項目啟動以來,湖南農業大學油料作物研究所官春云院士領銜的研究團隊,在油菜高產研究和推廣油菜“機收機播、適度管理”栽培模式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已育成高產、優質、抗逆新品種3個,不育系1個,在我國南方應用推廣面積達800多萬畝。此外,他們還育成適于雙季稻區栽培的油菜早熟品種(組合)2個,已經參加國家油菜區域試驗。在油菜生產技術研究領域,官院士團隊研制的油菜播種機一次能完成播種、施肥、開溝、覆土4道工序,每畝作業只需30分鐘,已列入國家農機補貼目錄。今年5月進行生產示范的油菜聯合收割機也功效不俗,割倒、脫粒、清選、秸稈還田一次完成,每畝作業時間同樣只需半小時。同時,他們研制的油菜專用控釋肥、催熟劑在減少施肥量、節約成本、促進油菜成熟、提早收獲等方面顯示出獨特的優勢。
官院士團隊的油菜“機收機播、適度管理”栽培模式的應用,可將生產成本每畝控制在300元左右,每畝純收入也將達到300元左右。2008-2009年度,他們與省農業廳在全省9個縣聯合進行的油菜高產創建示范面積達9萬畝,平均畝產161公斤,比原有單產提高20%左右。超高產試驗90畝,最高畝產量217公斤,平均195公斤。機播機收大面積示范9000畝,最高單產188公斤,平均單產151公斤,也都比原來有較大幅度提高。(湖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