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在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聯合中原中心舉辦的“小麥-冰草”系列種質田間觀摩活動上,國審新品種“普冰03”等90個“小麥—冰草”遠緣雜交新種質獲得40余家育種單位、企業代表的好評,該系列種質材料升級換代后表現出豐富的多樣性,在多花多實特性的基礎上,株型緊湊、葉片直立,對當前莖基腐病、赤霉病等關鍵病害抗病性突出,且兼具優質強筋等特性,為我國小麥育種創新提供了優異種質資源。

圖片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據介紹,此次展示的材料與現在生產上推廣種植的品種間遺傳差異大于60%。另外,新品系(種)有20~40個姊妹系,以便盡可能解決國家區域試驗過程中檢測出的感病以及未來推廣區域的不同要求等問題。
截至目前,“小麥—冰草”衍生系已發放全國育種單位,培育出攜帶冰草外源目標基因新品種21個、參加國家和省級區試新品系39個,覆蓋全國小麥主產區。
什么是冰草?它和小麥有何關系?為什么能受到科研人員的“格外關注”?
冰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因為營養豐富、適口性佳,是我國北方干旱及半干旱地區人工草地建植的重要牧草之一。
在農業科研人員眼中,冰草還有著諸多優點。冰草是小麥族的野生種之一,生命力極其頑強,具有優秀的抗旱、抗寒、抗病性。它的穗和小麥有點像,但穗子很大,具有小穗數和小花數多的突出特性,對多種小麥病害表現出高度免疫性,被認為是小麥改良的最佳外源優異基因供體之一。
小麥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但長期品種間雜交及對少數骨干親本的大量應用,容易造成品種抗源日趨單一化和遺傳變異范圍縮小,很難應對新的致病生理小種的產生與流行。小麥野生近緣植物遺傳多樣性豐富,攜帶抗病、抗逆和豐產等有益基因,通過遠緣雜交將其優異基因導入小麥,是解決小麥抗源單一和遺傳基礎狹窄問題的有效途徑。
20世紀30年代至20世紀80年代,全球農業科研人員都在嘗試解決小麥—冰草雜交這一難題,但沒能成功。因此,國際小麥研究界普遍認為“小麥與冰草屬間遠緣雜交”這條路走不通。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李立會從事小麥—冰草研究已有30多年,他帶領團隊堅持原始創新,創制了多穗粒數、綠色抗病的小麥—冰草遠緣雜交小麥新種質,為我國小麥育種創新提供了優異種質資源。
在上世紀80年代,李立會團隊開始創建小麥遠緣雜交新技術體系,嘗試解決利用冰草屬物種改良小麥的國際難題。1988年,團隊首次獲得中國春與沙生冰草和根莖冰草間的自交可育雜種。1990年,獲得普通小麥品種Fukuho與冰草間的自交可育雜種。
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李立會利用冰草屬外源優異基因改良小麥,實現從“0”到“1”的重要突破,創制了“普冰”系列小麥—冰草的遺傳基礎材料和育種應用材料,創建了高效的小麥遠緣雜交新技術體系,突破了利用冰草屬物種改良小麥的國際難題。
目前,小麥—冰草衍生系創新種質已應用到全國100多個育種單位,已培育新品種17個、后備新品種39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