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全力建設國家“南繁硅谷”,將南繁作為未來產業打造,一體推進南繁事業向南繁產業轉變。根據種業特點和海南優勢,以“內循環”為抓手開新局、夯實種業振興根基;以“外循環”為突破拓市場,夯實種業強國根基;以“島循環”為載體推成果,夯實種業聯農根基,著力構建高效循環,實現南繁種業高質量發展。
  以“內循環”為抓手,暢通種業全鏈條各環節
  正因為有南繁這個農作物育種“加速器”,我國農作物品種選育推廣明顯提速。新中國成立以來育成的農作物新品種中,70%以上經歷了南繁加代和選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背景下,應建立種業“內循環”體系,暢通育種、制種、售種服務環節,構建“育繁推服”一體化種業全鏈條,注入種業“強芯劑”。
  夯實南繁種業“內循環”基礎。落實好《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海南)建設規劃(2015—2025年)》,建設好國家南繁科研基地。高標準建設南繁基地26.8萬畝保護區、5.3萬畝核心區,改善南繁人科研和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聚集南繁品種、技術、人才,夯實南繁種業“內循環”基礎,為南繁種業創新提供保障,扛起海南擔當,并為南繁產業發展打下基礎。
  搭建南繁種業創新平臺。加快崖州灣種子實驗室、國家精準設計育種中心等一批種業公共創新平臺建設,為全國乃至全球種業提供一流的科技創新環境,聚集全球種業人才,打造全球種業創新高地。建設國家南繁生物育種專區,突破生物育種領域的基礎性、前沿性重大科學問題,提升生物育種自主創新能力,更好地服務、引領南繁生物育種產業化。
  開發南繁新業態、新增量。圍繞“兩鏈一生態”,強化南繁種業補鏈、強鏈、延鏈。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聚力培育生物育種行業“領頭雁”,打造全國生物育種產業科技創新高地。搶抓種業全鏈條服務業開發機遇,依托種業龍頭企業、科研院所科研優勢,構建從田間到品種產權保護的全周期服務體系,開發服務體系產業鏈。同時,健全南繁種業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強化種業知識產權保護,打造一流種業產權交易平臺。
  以“外循環”為突破,有序開拓合作區域
  海南作為我國唯一的熱區省份,與周邊東南亞、南亞等地區氣候相似、農作物品種相近、農業技術需求相同,是對熱區國家開展農業新品種、新技術轉移轉化的最佳試驗合作區。全球熱區也是南繁種業重要的目標市場,是南繁產業未來重要的增長區域。
  構建種業轉化“外循環”。在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前提下,依托國家對外農業援助項目、大型農業企業海外基地,發揮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南繁科技城集聚優勢,加快構建“1+N”的南繁種業“外循環”模式,“1”是指國家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建設,“N”是指多個境外農業合作示范區建設。“1+N”南繁種業“外循環”是以試驗區為中心,示范區為支點,試驗區、示范區內外聯動,構建面向全球熱區、以種業為引擎的農業科技合作網、農業成果轉移轉化網、農業資源協作網、農業信息大數據中心,更好地服務種業,讓農業“走出去”、種質資源和農產品“引進來”,實現海南農業高質量發展。
  打通種業進出“兩通道”。優化進出港政策,對種質資源實行分類分級管理,支持南繁種業“走出去”,實行面向東南亞等熱區市場的南繁種業出口企業白名單制管理服務。完善進港通道,依托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探索實行邊檢疫邊試驗邊產權保護機制,提高種質資源進港效率。優化出港通道,圍繞“種出糧進”的“外循環”產業鏈,支持專用性作物品種出口,實行訂單化產品回收,開展精深加工;支持“大豆南下”,挖掘熱區大豆種植潛力,擴大大豆進口多元化;支持瓜菜、園藝等經濟作物種子種苗出口先行,拓寬海南熱帶農產品生產規模。
  保障南繁種業“兩安全”。完善生物安全保障體系。組建海南自由貿易港生物安全監管專家委員會,系統指導南繁生物安全防控。強化檢驗檢疫隔離區建設、管控,守住種業安全“國門”,筑牢外來生物安全屏障;強化生物育種監管,規范海南生物育種行為,筑牢生物育種安全屏障;健全海南生物安全預警防控體系,強化外來生物、動物疫病監測網建設,保障南繁生物安全。構建種業知識產權安全保障體系。著力建設種業知識產權保護特區。結合南繁種業發展需求,深化種業開放政策、知識產權保護政策實質落地。建立健全科技成果種業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圍繞種業知識產權創新和轉移全過程,為國內國際種業科技成果的供給方和受讓方提供一站式、全程化、國際化、資本化交易服務。加大知識產權侵權懲罰力度,建立健全知識產權領域市場主體信用分類監管、失信懲戒等機制,構建種子侵權懲戒綜合聯動機制。
  以“島循環”為載體,夯實種業聯農根基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海南自貿港建設應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扎實推進現代種業創新發展,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重要支撐。
  構建南繁成果“島循環”。海南農業要緊緊圍繞國家種業育、繁、推、示范展開布局,依托南繁科技城集聚的南繁種業科技力量,整合海南全省農技推廣體系、農業科技體系力量,加快構建“科研院所+推廣體系+示范基地”的成果轉化“島循環”網絡。支持南繁科技力量圍繞海南熱帶農業發展存在的關鍵技術問題攻關;支持推廣體系建設,加快本地需求的南繁成果就地轉化;支持南繁新品種在本地推廣,實現本地農民“首種”優勢,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建設種業展示交流基地。充分發揮南繁種業優勢,依托中國種子大會等種業展會,建立南繁新品種、新技術展示基地,為專家、企業家、農民提供交流平臺,幫助尋找良種;為農民現場培訓提供平臺,幫助農民提高生產技術;為南繁新品種、新技術提供“首引、首推”平臺,提高南繁良種采用率、農民收益率。
  夯實硬件基礎,強化市場機制保障,構建科技及種子競價交易平臺。以崖州灣種子實驗室為依托,以市場化為導向,抓緊建設“國際種業(技術)交易中心”線上線下雙平臺。充分利用國有資本的實力,發揮民營企業的活力,將實力和活力整合在一起形成合力,組合成種業創新發展的動力。
  (作者系海南省三亞市農業農村局局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