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全國油菜提單產增效益品種技術觀摩交流會在重慶市潼南區舉行。與會人員觀摩了油菜品種技術創新成果展示基地、油菜制種基地、油菜籽加工新技術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武、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周廣生分別作了油菜多功能開發與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考、直播油菜豐產栽培技術及機理研究專題報告,湖北、浙江、青海等16個油菜主產省(區、市)和重慶中一種業有限公司進行了現場或書面交流發言,進一步交流工作成效經驗,研究提升油菜產能的有效措施和技術路徑。
會議由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總農藝師王積軍主持,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二級巡視員謝焱,市農業農村工委書記、市農業農村委主任、市鄉村振興局局長劉貴忠,中共潼南區委書記文天平分別致辭,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任魏啟文總結講話。
文天平向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他說,潼南糧油種植歷史悠久,適宜全國絕大多數冬油菜品種生長。近年來,潼南堅持“高端、高質、高新”方向,加快農業與科技深度融合,榮獲國家油菜制種大縣等多塊金字招牌,享有中國油菜之鄉的美譽。潼南將以本次會議為契機,強品種、優品質、塑品牌,奮力打造全國油菜種業新高地。
劉貴忠表示,冬油菜是重慶最主要的油料,近年來,市農業農村委立足重慶資源氣候條件,堅持以建設新平臺為支撐,完善油菜創新體系;以攻克新技術為導向,培育油菜品種體系;以探索新機制為路徑,健全油菜政策體系;以培植新業態為抓手,構建油菜產業體系。2022年全市油菜面積、總產、單產分別達到404萬畝、54.7萬噸、135.3公斤/畝,實現“十五連增”。下一步,重慶將堅決扛牢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責任,持續抓好品種培優、示范推廣、基地建設、挖潛增效,選育出更具突破性的早熟、抗病、優質、廣適新品種,提高品種含油量和單產水平,加快建成一批宜機宜耕、能排能灌的“稻油輪作”示范區,培育“菜苔、賞花、采蜜、加工”“一業四用”新業態,推動油菜產業擴面、提質、增效。
謝焱指出,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這次現場觀摩會,目的是加快油菜新品種新技術等創新成果推廣應用,不斷挖掘品種增產潛力,提升大面積種植單產。重慶作為全國油菜主產省和重要的雙低油菜產區之一,高度重視油菜種業發展和油菜生產,突出雙低高含油量、短生育期品種選育、展示示范和種植模式創新,強力推進潼南油菜制種大縣建設,推進了油菜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應用,為全國油菜生產和食用油安全供給做出了積極貢獻。希望重慶市農業農村部門再接再厲,把品種展示和良種良法配套技術推廣作為推進油菜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健全體系、創新方式、提升水平、勇于擔當,充分發揮示范帶頭作用,深入推進種業振興行動,不折不扣地落實糧油生產任務。
魏啟文作總結講話,深刻分析了當前我國油料產業發展面臨的形勢,系統闡釋了油料產能提升的內在要求,提出要強化增產、增效、綠色理念,堅持“五個結合”,通過“三推三控”路徑,即推廣高產、高效、多抗的新品種,推進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推進耕地的質量建設,以及控肥、控藥、控水等節本增效技術,實現增加面積、增產單產、增加單位面積產油率“三增”目標,并就下一步加快推進油菜單產提升提出了明確要求。
會議由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主辦,潼南區人民政府、市農業科學院承辦,潼南區農業農村委員會、重慶中一種業有限公司協辦。全國16個省、市、自治區相關單位和專家學者、企業家近200位代表參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