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建設立足西北、面向全國的張掖國家玉米種子產業園,全力打造種子農業“芯片”,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目前,甘州區制種面積穩定在60萬畝以上,年供種能力超過3.2億公斤,占全國用種量的三分之一,是全國最大的雜交玉米制種大縣。
建基地,用最好的基地生產最好的種子。聚焦玉米制種生產短板,以建設基地高標化、水肥一體化、全程機械化、管控智能化、服務社會化的高標準“五化”制種玉米示范基地為目標,打破鎮村區域界限,以全區水肥條件最好的沙井、明永等鄉鎮為核心,科學規劃10萬畝玉米制種核心種源擴繁基地,建設同一作業平面不少于1公頃的高標準農田,配套智能管控、水肥一體、田間氣象監測、土壤墑情監測等智能裝備和可視化田間信息管理系統。建立耕地質量監測體系,圍繞制種玉米“耕、種、防、收”環節強化新機械、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積極采取“技術托管”“技物結合”等方式進行全程社會化托管服務,良種基地綜合生產力得到全面提升。
建機制,用最優的機制吸引最好的企業。按照“穩定面積、提高質量、規范企業、打造品牌、提升效益、實現共贏”的發展思路,積極開展基地資源競爭性配置,對14個鄉鎮160個村長期穩定的60萬畝制種基地進行資源優化配置,以最好的基地吸引優勢企業入駐,積極鼓勵推進“院地企合作”“校地企合作”,聯合開展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育種科研創新和試驗開發項目,開展玉米雜交育種前沿技術研究,實現研發成果利益共享共用,推動雜交玉米制種產業高質量發展。共培育引進玉米種子企業47家,帶動農戶7.6萬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來自制種業的收入占收入構成的50%以上,制種產業成為產業化程度最高、聯系農戶最廣、農民收入占比最大、增收效益最為顯著的主導產業。
建園區,用最全的要素提供最好的服務。投資53億元建設占地4660畝的張掖國家種子產業園,配套研發中心、檢測中心等,引進最先進設備和工藝,打造集種子加工、研發、檢測、倉儲、銷售、交易于一體的立足張掖、服務河西、面向全國的玉米種子加工集散中心,突出品種選育、農機研發、防災減災等關鍵環節,為制種產業提供高效率加工、高水平檢測、高質量儲藏等優質服務。項目投入使用后,園區年種子生產加工、銷售能力將達到5億公斤,年產值達到125億元。目前,已完成投資3億元,建成專用生產線和智能儲備庫,為產能小、規模小的企業提供收穗、烘干等全環節服務。
做表率,用最嚴的管理完成最艱巨的任務。堅持從管長遠出發,創新完善基地監管長效機制,堅持整體謀劃,通盤考慮,形成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屬地管理的工作格局,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十字形”監管機制。橫向上,由基地所在地農業、工商、公安、檢察等多部門聯合監管;縱向上,由部、省、市、區各級共同監管,加大執法力度,集中力量對制種企業和基地開展清理整頓,全面提升基地智能監測水平和信息化管理能力,為全國供種安全做出表率,為種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