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南方銹病是繼2016年后又一次席卷了黃淮海玉米主產區,因此,當年抗南方銹病和青枯病的玉米品種在2021-2022銷售年度,受市場熱烈追捧(南方銹病病源由臺風帶來,發病形成孢子堆適溫24-27度,適合溫度15-31度,高溫高濕利于發病,高溫干旱抑制發病);2022年極端高溫是繼2017年后又一次嚴重影響黃淮海玉米主產區。本次高溫是我國自196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年度,主要集中在黃河以南,長江流域最為嚴重。2022年-2023銷售年度,抗南方銹病、青枯病,再加上耐高溫等抗逆性好的玉米品種,是否又一次受市場熱捧,我們將拭目以待。
當前,玉米正處于新的調整周期內。玉米價格高位振蕩,貿易商操作個別時段玉米價格突破歷史極值,個別時段高位下行;而正常的國家玉米儲備又遲遲無法有效建立。2021年我國重回玉米第一進口大國地位,玉米進口量巨增,以2800萬噸進口量超原第一進口國近一倍,也超過我國歷史上的最大進口量,占全國玉米總產量10%以上;主糧庫存快速替代玉米,拉動主糧價格快速提升,凡是價格低于玉米的主糧庫存快速下降。本輪玉米周期疊加了因全球疫情和地緣政治格局變化引發農資價格大幅上漲,種植成本也隨之大幅增加。
2022年,全球玉米種植面積略有下降,中美兩玉米生產大國均下降,特別是烏克蘭玉米面積下降明顯,歐盟因高溫干旱減產嚴重。大豆面積大幅增長,全國玉米生產面積減少2000萬畝左右。加上豬周期已啟動,消耗玉米量減少,去年大量用小麥替代玉米將在今年已不復存在;農藥、化肥、地租費和種子費用增加,使得種植成本進一步提高;今年,西南春玉米高溫干旱總體減產,東北澇漬害面積巨大,減產預期已形成。黃淮海南部播種期高溫干旱,生長期低溫寡照,南片穗分化期到授粉期遭遇高溫,北片較去年豐收;西北區制種豐收,一般區玉米也大豐收。
本輪玉米周期疊加全球疫情和地緣政治格局變化,我國發展農業和種業的利好政策密集出臺,知識產權保護進入加強期,市場進入嚴管期,政策進入利好期,品種進入換代期,企業進入加快淘汰期,玉米品種轉基因品種產業化進入放開前期,行業即將進入巨變前期,主糧進入新時期,加速我國種業科技創新步伐。也許又是一個新的行業周期,種業的發展將進入一個新的格局。
2021-2022經營年度,暢銷種子沒有庫存,全國玉米種子總庫存明顯下降。本年度,全國最好的玉米制種基地制種包畝產價格已達到歷史上前所未有的4000元/畝,代制管理費最高達1200元/畝,必將帶來行業性種子價格將大幅上漲,以消化大幅上漲的制種成本。
本年度,制種基地面積較去年增長16%,但西南玉米制種區制種減產已成定局。表現優秀品種和一般品種將出現極大的兩極分化,優秀品種供不應求,表現一般的品種因滯銷造成庫存積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