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峪口禽業的科研人員正在進行分子檢測實驗的基因組提取。
初冬的北京園博園,層林盡染。就在不久前,這里隆重舉辦了第二十九屆中國北京種業大會,為美麗園林增添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一粒小種子,迸發出巨大能量。種業大會是促進北京種業創新發展和帶動全國種業提升的重要窗口和平臺。北京種業大會自1992年開始舉辦,成為全國種業行業辦會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大會之一。
種業振興看北京。北京是我國種業科技基礎最雄厚、創新資源最集聚、創新主體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如今,以種業大會為契機,北京立足自身優勢,不斷突破奮進,向全國彰顯了“種業振興、北京先行”的信心和決心。
夯基
——聚焦糧食安全,引領全國走向世界
玉米,位列我國三大主糧榜首,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黃金豆”。如今,我國玉米自給率達到95%以上,為實現“中國碗主要裝中國糧”提供了有力支撐。
鮮為人知的是,在實現上述目標過程中,作為“大城市小農業”的北京,書寫了厚厚的一卷玉米育種史。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院史館里,一根干癟、短小的玉米靜靜地“躺”在玻璃展柜里,看起來并不起眼。但在玉米育種家眼中,其價值堪比黃金。
它就是我國最重要的玉米種質資源之一——玉米早熟自交系黃早四。40多年前,黃早四問世于北京農林科學院,其后,雜交出“后代子孫”品種50余個,累計推廣面積逾7億畝,使得我國玉米單產實現了飛躍性提高。
時至今天,“京科968”成為當前全國春播玉米種植面積最大的品種,推廣種植超過1億畝,增產糧食100多億公斤,是我國三大玉米主導品種之一,獲國家科技進步獎,被譽為“我國近十年來作物育種的標志性成果、可與國外抗衡的品種”。
備受市民喜愛的鮮食糯玉米,其中也有一半來自北京。“京科糯2000”長期以來一直是市場上最常見的鮮食玉米品種,在我國鮮食玉米品種中,種植面積占比最大、范圍最廣,已累計種植1億畝以上。
這幾年,北京的種子不僅叫響全國,更是踏上“一帶一路”走出國門。“京科糯2000”占越南糯玉米種植面積2/3,成為當地一個主導品種;北京雜交小麥在南亞、西亞和中亞等區域表現出巨大的增產潛力和明顯的穩產優勢,被巴基斯坦等國家視為應對氣候變化、保障糧食安全新的戰略選擇;北京蔬菜優質良種已多年出口到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家……一顆顆小種子從北京輸送到全世界,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中國貢獻。
突破
——瞄準關鍵環節,攻堅“卡脖子”難題
實現種業振興,必須要攻克畜禽種業“卡脖子”難題。然而,北京沒有密集的養殖場,也沒有廣袤的大草原,如何擔負起畜禽民族種業崛起的重任?
讓我們把目光轉移至北京最東部的平谷區。這里有一家專門從事蛋雞育種的企業,其躋身世界三大蛋雞育種公司之列。它就是華都峪口禽業有限責任公司。走進這家企業,就找到了上述問題的答案。
提起蛋雞“京紅”“京粉”,市民也許并不熟悉,可大家一日三餐吃的雞蛋,絕大多數都是它們的后代。“京紅”“京粉”就是這家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蛋種雞品種。發展至今,峪口禽業自育的“京系”蛋雞品種在全國市場占據半壁江山,也讓中國蛋雞率先成為不受國外控制的高產畜禽品種。
如今,北到東北、南至海南,中國人餐桌上的雞蛋一半源自北京的蛋雞品種。除此之外,全國奶牛六成是北京后代,櫻桃谷鴨占全國肉鴨市場60%以上,北京鱘魚種苗年產量占全國產量70%以上。可以說,北京的畜牧和水產養殖業早已輻射影響全國。
亮眼的數據背后,是北京匯集了一批種業重點龍頭企業,持續為全國提供優質良種。目前,北京市已經形成了以首農食品集團、順鑫農業等龍頭企業為代表的現代畜禽種業集團,建立了集育種、養殖、加工、研發、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發展模式。
與此同時,企業市場地位不斷增強,北京黑豬“黑6”品牌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位居同類產品前列;奶牛凍精產品市場占有率連續多年國內排名第一;“南口1號北京鴨”占據高端烤鴨種源市場95%以上;肉蛋兼用型黃羽雞“北京油雞”獲得全國名特優新產品認定和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登記……
奮進
——發力種業振興,厚植優勢不負使命
根深方能葉茂。北京種業之所以能取得大批領先全國、響亮世界的成績,離不開北京長期以來對種業發展傾注的心血和力量。
自2010年北京首次提出打造“種業之都”,制定建立中國種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全球種業交易交流服務中心兩大目標以來,目前已擁有一大批大品種、大專家、大企業和“大會展”。
如今,北京聚集了全國80%以上的國家級種業科研力量,匯聚種業領域過半數的兩院院士。北京種業的科技支撐愈發堅固。
近年來,在《北京現代種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推動下,北京打造了“三中心一平臺”,形成了“市場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科研為后盾、政府為保障”的基本經驗,推動全市現代種業發展。
當前,種業振興口號震耳欲聾,種業發展機遇前所未有。今年初,北京市啟動種質創制和品種選育聯合攻關、特色畜禽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兩大項目,還在平谷、通州兩地持續建設5萬畝種業創新基地。
今年10月份,農業農村部與北京市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打造中國·平谷農業“中關村”,將瞄準農業科技“高精尖”,集中優勢資源和要素,在戰略科技力量培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方面率先突破。
下一步,北京將推動《北京市種子條例》立法,加強種業知識產權保護,開展農作物、畜禽、水產、林果等重要品種選育和育苗技術攻關,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種業企業,打造現代種業創新示范區。
北京還將加快編制并組織實施《北京市種業振興行動實施方案》。即實施“4520”行動計劃,在農作物、畜禽、水產、林果4大產業,實施種質資源引進改良與保護利用、種業基礎研究與聯合攻關、種業創新試驗示范基地提升、種業企業扶優扶強、種業創新發展環境優化5大行動任務20項重點工程。
推進種業振興使命光榮,任務艱巨。“北京將堅決扛起打造種業之都的重大歷史使命,充分發揮北京的現代種業資源、人才、技術方面的優勢,帶頭打好種業‘翻身仗’。”本屆種業大會上,透過北京市委副書記張延昆一番振奮人心的表態,我們有理由相信:種業振興路上,北京定不負眾望!













